⊙章玉贵
自由贸易从来都是假命题。尤其是对处于国际分工顶层地位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而言。
熟悉世界经济史的人都知道,工业革命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贸易旗号攫取的财富实在难以统计。欧洲人直到今天还认为非洲的资源是属于他们的,只是寄存在非洲而已。
但在今天,当全球贸易和产业领域出现了中国这样一个与他们并不完全在同一战壕里的超级新兴经济体时,一向娴熟操弄国际话题的西方列强们,便越来越沉不住气了。于是,自由贸易作为敲打中国的一张牌,不时被祭起。白宫日前就声言,可能在下月的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G20)上提出中国稀土出口配额问题。德国也在跟进。而日本之前在台前幕后更是动作不断。尽管中国回应说,限制重要自然资源出口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贸组织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但笔者估计,今后一段时期西方和中国围绕稀土等战略资源配置权的争夺或将愈演愈烈。
其实,中国对稀土资源的适当管控,是对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反省之后的一个必要的理性经济反应,只是在时机选择上似乎并不那么精准。这些年来,中国外贸发展速度领先世界,但主要依靠资源性产品以及代工产品出口的贸易格局,对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并没有太多帮助。对出口的过分偏好换来了巨额外贸顺差,但由此引致的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出口产品的贱卖以及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破坏等负效应,其实一点也不比显性的收益小。如今,中国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引致的相关资源出口管控,无疑损害了习惯从中国低成本进口资源的西方贸易伙伴的既有贸易利益。假如举着自由贸易旗帜来放大这个话题,进而在国际范围内妖魔化中国,说不定既可以达到压中国政府让步的目的,还可以持续敲打中国经济发展的敏感神经。
放眼世界,对战略资源管控最为严格的其实就是美国。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资源大国。但美国在对石油和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面有着极为精明与前瞻性的国家战略。美国是世上第一个严格实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也许,埋藏在阿拉斯加地底下的石油就足够美国人用数十年,但美国并不急于大规模开采。笔者异常担心,石油资源某种程度上被美国控制的中东国家,一旦储量枯竭,而替代产业未能跟上,他们的明天在哪里?至于稀土,美国的储量世界第二,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13%。而为保护稀土资源,美国在10多年前就封存了该国最大的已探明稀土储量430万吨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据了解,芒廷帕斯矿是目前世界上稀土品位较高的工业氟碳铈矿,稀土平均品位为8.86%,是中国任何一家稀土矿无法相比的。令人痛心的是,中国过去对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以及低附加值的粗放式出口,不仅极为慷慨地支持着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军备建设,还使得中国稀土资源的剩余储量急剧下降,在国际贸易中的获益程度与资源本身价值根本不成比例。
在资源为王的时代,中国既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与上游企业就初级产品定价权多回合博弈,更要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中国本就不丰裕的战略资源,切实检讨长期以来并不那么优化的发展模式。牢牢紧握战略资源主导权。
30年来,中国高能耗产业的增长尽管拉动了GDP的增长,但我们必须高度珍视国内战略资源的稀缺性,延长战略资源的存续时间。目前,中国铁矿石储量不足世界总储量9%,铜储量不足世界总储量5%,石油储量只有世界总储量的2%左右。据测算,按照现有探明储量和消耗速度,中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到2020年将只有9种。到2030年,则可能只有2至3种。铁矿石、铜和铝的对外依存度10年内将攀升至50%至80%。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20%至30%时,经济发展就面临较高风险。因此,在“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要以制度改进和技术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早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另一方面,中国要学会在既有的贸易框架下牢牢掌握战略资源发展的主导权,善于运用国家智慧破除西方针对中国的资源和产业围堵。无论如何,中国占据世界稀土供应量97%,也没能掌握定价权的局面不能再继续。除了需要反思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贸易政策之外,我们更要吃透国际经济和贸易法则,以尽快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博弈水准。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