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尚处种子期
创投们“引而不发”
⊙记者 魏梦杰 ○编辑 全泽源
10月底无锡刚刚举办火爆的物联网论坛,11月8日,上海就推出了“首届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论坛成立“上海物联网产业联盟”,集聚上海物联网产学研用各界领军企事业单位,发力推进物联网发展。物联网之火爆可见一斑。不过,与专家学者及业内企业的豪言壮语不同,众多创投却引而不发,与行业忽远忽近的保持着近乎于“暧昧”的距离。
引而不发
创投的暧昧,或许源于他们的立场。
被冠以“万亿级产业”的物联网,在当下还只是一个概念。无论是平台架设,还是技术应用,或者是产品投放,其实都是将来的事。虽然产业前景曼妙诱人,但谁都不否认实现这一切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对记者道出“欲投还看”这种矛盾的心态,物联网对于VC们来说仍然是充满金矿的一个行业,目前国家正在大举投入物联网,相信没有人怀疑这一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但是一个行业的发展一般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在早期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第一批投资进去的VC项目大都没有收回成本,目前物联网概念刚刚起来,这种状况可能会重演。
“我毫不夸张地说,最近我看了许多具备物联网概念的项目,但我一个也没有投。”邝子平如此坦言。长期投资于互联网企业的他,总是习惯性地将物联网与互联网对比,“我国在发展互联网企业的时候,国际上的技术和标准已经相当成熟,很多经营模式我们只需要复制过来就可以。而在物联网领域,国内与国外起步基本相同,大家一边在开发核心技术,一边在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核心技术尚在摸索,行业标准仍无头绪,况且物联网的行业跨度之广史无前例,很难有一种技术或者标准能适应所有的物联网应用,这决定了本阶段发展成本较高、运作风险较大的特点,这是令不少创投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德同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邵俊表示:“从投资风险来讲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最后是成熟期。当前物联网的发展阶段为种子期。”破土初生的物联网企业在这一阶段具备早期团队不健全、经营团队开发不足、产品开发压力大等诸多劣势,这便决定了“种子期”也将是一个“烧钱”的阶段。邵俊透露,其实德同资本也是刚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我们7月份联合无锡当地一些资金,注册成立了3亿规模的投资基金,将重点寻找将来在无锡物联网这个领域产生的新机会。”
从应用着手
虽然创投尚不曾在物联网领域广泛出手,但跟踪项目发展以及研究行业态势的工作却做得很足。物联网的应用成为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邵俊对记者提起他之前在浙江考察过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在排污管道里安装监视系统,对排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操作人员可依据即时的排污状况,进行应对。“排污工程遍地都是,只要企业开发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有机会拿到这方面的订单。虽然,这和智能城市、智能网路相差很远,但却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盈利的项目。”邵俊如此评价。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邓锋表示,互联网滋生了很多应用,如SNS、电子商务、网游等。物联网在今天还是概念,很难投。“包括芯片,底层技术等,在中国的环境下是思科干的事,不是创投能干的事,创投能干的事还是要从应用入手。”
邝子平则表达得更为透彻,“现阶段创投看待物联网,应该轻概念、重应用。”他表示,“无论是交通也好,安防也好,防伪也好,这些方面就算今天用户根本不在意你叫不叫它是物联网。市场有防伪的要求,谁能用最廉价,最低的价格给我提出一个防伪的方案,他就能占有这个市场。”邝子平还表示,在细分行业中,很可能一部分物联网的应用早已实现了,已经开始运作甚至盈利,只是刚刚被冠以“物联网”而已。
十年为期
“五到十年。”这是邝子平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周期的判断,“互联网发展了10年,有了现在的产业级别。在我看来,物联网也应该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与此预测周期类似,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于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表示,我国物联网产业仍需较长时间培育,达到万亿级规模预计将在“十三五”末期。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则认为,物联网的市场要真正形成规模,可能需要两个五年计划的培育。
邝子平同时预测,国内物联网第一批成功的企业一定来自于B2B行业,即不面对最终消费者,而是专注于行业应用,例如为政府工程服务。不过,邝子平同时强调,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例如为政府工程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在这方面,创投和企业都要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