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分析师建议:10日申购首选老板电器
  • 通胀受益板块
    仍是市场热点
  • 通胀预期行情还将延续
  • “资金池子”或许与股市无关
  • 最新评级
  • 银保销售新规影响有限
    券商看好保险股长期表现
  • 行业报告
  •  
    2010年11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观察
    分析师建议:10日申购首选老板电器
    通胀受益板块
    仍是市场热点
    通胀预期行情还将延续
    “资金池子”或许与股市无关
    最新评级
    银保销售新规影响有限
    券商看好保险股长期表现
    行业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胀受益板块
    仍是市场热点
    2010-1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孙旭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孙旭 ○编辑 张亦文

      

      进入11月份以来,A股市场的抗通胀行情再度升温。对此,一些基金纷纷表示,由于投资者对通胀的预期不断升温,所以,通胀受益板块仍是 未来市场热点。

      诺安基金认为,过剩的美元源源不断流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再度上升;为了缓和通胀压力以及资产泡沫,新兴市场国家被迫紧缩货币政策:印度宣布2010年度第六次加息,澳大利亚宣布加息,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向常态回归。

      诺安基金表示,从中短期来看,国内通胀压力仍在上行之中。首先是进入冬季以后,猪肉等食品涨价压力更大,食品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其次是中国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石油、金属以及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由此导致的外部输入通胀压力迅速上升。所以说在中短期内,无论是国内食品供应,还是从外部进口原材料,通胀压力均不可忽视。

      大摩华鑫认为,欧美经济持续处于较弱的复苏态势,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流动性,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是其可选的有效手段,充裕的流动性和弱势美元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亚洲新兴市场将会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催生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发生。澳大利亚、印度开始相继生息加以应对,国内央行对当前CPI持续攀升也提出警示,并明确表示“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国内货币政策是否会采取同样的加息举措需要密切关注。

      大摩华鑫称,未来将继续关注流动性充裕引发的资源品投资机会,与此同时,长期关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育种、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海洋工程以及消费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行业提升空间巨大以及政策支持,是消费板块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时,考虑到消费升级、居民收入预期增长、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消费板块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汇丰晋信消费红利基金经理王品认为,在当前通胀压力挥之不去的情况下,作为通胀受益板块,大消费概念股票更加值得投资者掘金。

      量化宽松的蝴蝶效应也引起了部分基金业内人士的担忧,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项廷锋对记者说,美联储近期推出6000亿量化宽松政策将持续到明年六月份,但政策到时是否会退出,还要看美国就业率是否提高,经济是不是有起色。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从而不得不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措施。而在采取类似措施时,又不得不考虑是否会抑制本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因此国家到时采取的政策可能不会单一连续加息。

      “最后,美联储如果收紧政策,新兴市场是不是又要放松呢?因为美国经济向好,热钱将会流向美国,而新兴市场只能适当宽松,所以经济会非常复杂。”项廷锋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