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实现“V”形反转
⊙记者 吴婷 ○编辑 阮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8日发布的2010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3:金融危机考验中国模式》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沉着应对,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奋力实现了“V”形反转,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蓝皮书指出,2009年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国际贸易出现了60年来的最大降幅。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2009年中国仍然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这不仅超过预定的8%的目标,而且大大高于全球经济增幅,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培育多个区域增长极
蓝皮书认为,金融危机使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入新的重要转折时期。“十二五”期间,应从多方面着手推进区域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蓝皮书指出,要在环渤海、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培育一批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区,京津冀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沈大都市圈、海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都市圈、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都有条件成为新的增长极。
警惕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
蓝皮书认为,中国应警惕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和庞大的外汇储备。
蓝皮书指出,自2006年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接近70%,出口贸易依存度接近40%。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已经给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风险。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已经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首先要防范的风险是对国际商品市场的严重依赖。
蓝皮书认为,中国的加工工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对汇率和国际商品市场极其敏感,外界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很容易通过外贸出口传导给中国经济。二是中国将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以外贸产品的方式低价出口到欧美市场,但是本国人民却没有享受到“世界工厂”的实惠。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庞大的外汇储备对中国财富安全构成了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