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中长线紧盯“十二五”规划 光通信巨头迎来爆发期
  • 政策频出+巨头加码
    通信行业驶入快车道
  • 提早全面布局 中天科技欲“通吃”光电网络
  • 行业空间大 烽火通信稳步增长可期
  • 需求充足产能紧张
    日海通讯“两手准备”
  • 中兴通讯:通信产业“航母”厚积薄发
  •  
    2010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价值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价值
    中长线紧盯“十二五”规划 光通信巨头迎来爆发期
    政策频出+巨头加码
    通信行业驶入快车道
    提早全面布局 中天科技欲“通吃”光电网络
    行业空间大 烽火通信稳步增长可期
    需求充足产能紧张
    日海通讯“两手准备”
    中兴通讯:通信产业“航母”厚积薄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需求充足产能紧张
    日海通讯“两手准备”
    2010-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施浩 记者 彭超 ○编辑 全泽源

      ⊙见习记者 施浩 记者 彭超 ○编辑 全泽源

      

      作为光通信设备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于去年底登陆中小板的日海通讯正迎来行业超速发展好时机,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加速投入光通信建设,日海通讯明显感到“需求充足但产能不足”,为此在加速建设新产能之余,该公司还租用厂房以快速提升部分产能。

      在光通信设备的整个产品线上,日海通讯所在的是通讯网络连接、配线和保护产品的细分市场,公司产品包括配线、机柜、机房、综合布线和光纤连接器等,由于在光通信建设中对这些ODN(光配线网络)设备的采购量巨大,业内人士预计该细分市场的增长率甚至将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先发优势

      日海通讯在ODN领域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的主要产品(如光纤配线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今年已超过10%,并且有望继续扩大。据公司董秘彭健估计,在整个光通信建设的成本构成中,ODN子行业大概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按照公司10%的市场占有率预计,每300亿的光通信投资中,日海通讯就有望分得10亿的份额,事实上,今年运营商光接入的投资有望超过300亿,而日海通讯2010年全年营收预计为9.3亿(受产能制约)。如果在未来两年光接入市场能够达到1500亿的规模,那么ODN子行业就能够容纳5个目前的日海通讯。

      运营商目前的集采机制也有利于优势公司增加市场份额,提升行业集中度。据彭健介绍,目前运营商在集采中把供应商分为两类,A类供应商有5家,获得70%的份额,B类供应商10-15家,获得剩余的30%份额。同时,由于采取了更加透明的招标机制,供应商之间的价格争夺更加激烈,除了一些小型的作坊型企业依据地方资源可以从运营商省公司获得少量的项目之外,很少有企业可以在全国层面与日海通讯展开竞争。其中的原因,除了对规模经济有较高的要求以外,广泛的销售渠道(日海在全国31个省都有办事处负责销售)、漫长的资格认证过程也起到了关键的壁垒作用,一个新进入者需要先后完成方案认证、产品认证,在拿到许可证之后才能参加集采。

      

      竞争激烈

      在日海目前的营收结构中,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占比分别约为36%、34%和26%,三者之和已经超过95%,下游客户的过分集中和行业供给的相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剥夺了日海通讯的定价权。事实上,在10月份刚刚结束的运营商设备集采中,电信和联通未来一年的采购价格下滑了15%,而移动的采购价格甚至下滑了20%,同时考虑到成本上升因素,彭健认为未来一年可能“充满挑战”。

      化解方法之一是发挥规模优势,这需要突破产能瓶颈,公司在武汉建立了新制造基地,设计产能20亿,是目前的两倍,但受制于项目进度,预计到2012年才能达产。短期的对策是租用厂房扩产,大约可以提高10%产能。

      订单调整则是另一个有效的策略,由于需求充足,公司有余地在接单时根据毛利状况作出取舍,由于集采产品的毛利前景堪忧,大力开发非集采产品则可以避开价格战的“泥潭”,如机房和其他定制化需求,目前这些产品占比约为30%,以后将继续提高。此外,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替换掉低价的旧产品也是公司重要的策略,事实上,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光纤连接器今年以来已经获得了70%的增长。

      

      未来空间

      谈到未来的发展,彭健认为,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是必然的趋势。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ODN行业目前有10个龙头企业,而日本则只剩下4-5家,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上,长期来看从设备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势在必行,围绕光通信这个中心,有设备制造、工程服务等9个大类业务可以展开,其中工程服务类业务范围广、利润高,在目前的光接入建设中,工程类成本占比约达50%,而公司目前只涉及其中的3类业务,如果能向工程、运维、在户管理(包括软件和硬件)等方向不断延伸,未来扩展空间“充满想像”。

      据行业研究员测算,公司2010年-2012年每股收益有望达到1.07元、1.62元和2.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