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理财一周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屠光绍:上海将大力推动并购市场发展
  • 凌涛:
    商业银行应防范并购贷款信用风险
  • 苏宁:银联将加大
    对跨境并购的支持
  • 邵秉仁:
    企业并购的发展需配套改革跟进
  • 中日韩携手成立亚洲并购协会
    企业并购进入“国际互联时代”
  • 业界专家:产业整合重在升级“存量”
  • 黄孟复:中国民间投资占比已超50%
  •  
    2010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特别报道
    屠光绍:上海将大力推动并购市场发展
    凌涛:
    商业银行应防范并购贷款信用风险
    苏宁:银联将加大
    对跨境并购的支持
    邵秉仁:
    企业并购的发展需配套改革跟进
    中日韩携手成立亚洲并购协会
    企业并购进入“国际互联时代”
    业界专家:产业整合重在升级“存量”
    黄孟复:中国民间投资占比已超50%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业界专家:产业整合重在升级“存量”
    2010-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施浩 记者 徐锐 ○编辑 祝建华

      ⊙见习记者 施浩 记者 徐锐 ○编辑 祝建华

      

      在昨天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并购年会“全球产业整合与本土并购论坛”上,来自业界的与会嘉宾热议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整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本土并购,从而不断做大做强,从本土走向世界,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并指出产业整合重在对存量的调整与升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企业并购,首先面临一个如何衡量企业全球化的问题,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提出,从市场依存度和企业能力两个维度给企业全球化做一个量化的评判。他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依存度并不高,销售主要还在国内,但是已经开始建立全球运营的能力,如研发能力和品牌,这是整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很多企业虽然现在主要着眼于中国市场,但是为了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必须在国外收购、兼并或者是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购买国外先进技术,从而达到中级的全球化水平。到了高级阶段,相当大的依存度将来自于国外市场,同时企业拥有相当高的管理能力和员工素质。”

      如何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企业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跃升,建立全球竞争力?乔丹投资(中国)公司总裁叶有明提出,要实现产业整合,应当在“存量”上多下工夫,而不是一味注重投资于“增量”造成产能过剩。如果整个行业形成产能过剩,利润空间狭小,企业没有利润回报的话,就没有资源进行再创新和投入研发等,变成恶性循环。所以,产业的整合在经济发展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整合本身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叶有明还举了乔丹投资的一个实际案例加以佐证。2006年,公司投资了煤矿机械行业的两家国有企业,收购后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包括供应链的整合、质量管理体系、甚至IT系统,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内在核心价值。经过4年,企业销售翻了3倍,利润也大幅提高。今年年初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之后又进行了后续并购,可以说,除了企业自身的增长以外,兼并收购已经成为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思敏对调整存量的必要性深有同感。中国制造面临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处于在价值链低端,在全球需求大幅度萎缩的条件下,大量的加工和生产能力面临着闲置,如果存量不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就很难完成。而这个存量的调整就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通过价值链整合的方式调整和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

      对于存量调整的方式,李纲认为不能简单地做加法和减法,否则整合的空间将十分有限,而是要了解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具体来说,主要的行业整合趋势有三个:一是由3G通讯技术带来的行业整合;二是能源紧缺和环保需求所带来的对能源、建材、公用事业(特别是电力)等行业的整合趋势;三是由电动汽车所带来的材料、机械、石油、化工行业的整合。

      除认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外,叶有明认为,中国企业做事还需要更加“精细”,把最基本的东西做深做透,这在整合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增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