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新疆棉花可派上了大用场:每天出疆车皮从原来的150节车厢提高到300节车厢,整整翻了一倍;广西榨糖厂也十分忙碌:随着新榨季的到来,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干活赶工。
于是乎,期货市场上,棉花价格从3.3万元直线回落到9月份2.6万元的水平,糖价从8000元自由落体至6300-6500元。
价格“逞强”不再,政府“组合拳”初见成效。业内人士普遍预计,CPI在11月份创年内新高后,将于12月份收官之际止升,回落至4%以下。
⊙记者 卢晓平 梁敏 ○编辑 艾家静
CPI本月冲顶 “破3”成常态
11月份CPI再创年内新高已成共识。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胡艳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11月份CPI将会继续攀升,预计涨幅在4.7%-4.8%左右。中金也预测称,11月份CPI 可能攀升至4.8左右,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回落至4.6%。
投资银行瑞银最新发布的报告更预计,中国11月份CPI同比涨幅将达5%左右。
“在11月份CPI 继续上行及未来一段时间‘过3’将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有可能将通胀容忍目标由目前的3%上调至4%。”有业内专家向记者如是表示。
不过,随着国家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12月份CPI将从年内11月份的高点止升回落。
“之前农产品价格暴涨主要是投机炒作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后,价格回落是肯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预计,12月份CPI涨幅将回落至4%以内。
调控仍在继续 抗通胀是重头戏
11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督查组,已赴山西省开展督查工作。
下半年以来,居民通胀预期持续高涨,生活必需品价格一路飙升,CPI不断刷新纪录,通胀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为了稳定物价,保障群众日常生活,从11月中旬开始,国家密集出台措施平抑稳价,全面向通胀“开战”。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作出部署,除采取确保市场供应、加强补贴、严惩恶意炒作等措施外,必要时还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具体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22日,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工作机制和部门分工。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督促检查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动员会,部署组成六个国务院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督促检查工作。
与此同时,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粮食局等部门加大粮、糖、油储备投放,每周定期向市场投放国家政策性粮油,仅11月22日至26日一周内,就投放政策性储备粮油850万吨。
“政策风暴”效果已显。
对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价格的最新监测显示,自11月12日起,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11月24日收盘价格与11月10日(或11日)高点相比,国内铜、锌、橡胶、棉花、PTA、塑料、豆油、白糖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跌幅均超过10%。
其中,前期涨势凶猛的棉花跌幅最大,达23.6%;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籼稻价格跌幅均在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