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圆桌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主板指数踌躇不前 创业板指数创新高
  • 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 超越2007年巅峰
    A股IPO融资创历史新纪录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 紧缩担忧减缓 基金“重整阵容”战后市
  •  
    2010年1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主板指数踌躇不前 创业板指数创新高
    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超越2007年巅峰
    A股IPO融资创历史新纪录
    cnstock
    每日关注
    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紧缩担忧减缓 基金“重整阵容”战后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2010-1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见证·新能源变革

      □中原证券研究所 李俊

      锂被称为“工业味精”,长期以来局限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应用。不过,自索尼公司于1992年成功开发出第一颗锂电池之后,锂电池迅速成为新一代二次电池并应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产品与电动交通工具之中。展望下一阶段,在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下,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化有望快速推进,锂电池需求量将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曾经的“工业味精”正在向“能源金属”转变。

      据预测,2012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容量将达到250亿元,而全球市场将达到数千亿元的规模。虽然锂电池产业进入成熟期至少需要3-5年,但未来将会出现数以十倍的增长。在锂电池领域,尤其是电容量与安全性方面,任何微小的技术革新都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市场拓展。我们预计在锂电池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上游的锂矿资源,中游的锂电池核心材料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细分子行业,下游的电池厂商均有望受益于锂电池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

      在上游,由于工艺成熟,我国目前约80%的锂来自于矿石提取,但矿石提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原料,污染较重且成本较高。事实上,相比固体锂矿,存在于盐湖卤水中的液体锂矿占锂资源总量的75%以上,盐湖提锂具有成本优势且资源较多,但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约束条件应能得到解决,未来开采的潜力巨大。

      中游,在锂电池核心材料中,电解液使用一种非质子性及非水溶液性质的耐高压有机电解液,隔膜材料使用高分子材料,负极材料使用碳质的负极材料。而在所有构成锂电池的各种材料中,正极材料尤为重要。根据正极材料不同,锂电池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铁锂等,其中磷酸铁锂是在国内电动汽车上已经得到应用。我国车企推出的多款纯电动汽车中,奇瑞、比亚迪均使用磷酸铁锂。

      下游,在产业化初期,先进的动力电池厂商将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在国内的电池厂商中,产业化做得最好的当属比亚迪、深圳比克以及东莞新能源等公司。不过,技术上的突破仍存在相当的难度,目前几乎仍处于研发阶段。我们认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以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可能会代表锂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锂电池行业前景广阔,尤其是电动车量产后对锂电池需求的巨大提升,是下游增长的长期推动力。由于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一环,拥有优质资源、核心技术与管理优势的优势企业无疑将成为长跑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