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黔 ○主持 于勇
在10月份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数据公布后(同比增长4.4%,而9月份为3.6%),金融市场一直担心中国将被迫大力收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大幅加息。我认为,鉴于之前加息在短期内控制通货膨胀,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方面效果并不非常明显,宏观决策部门对此颇为犹豫。除了临时采取某些价格调控举措,当局更可能将采取针对低收入城镇家庭的财政补贴,并释放某些政府储备食品库存以帮助抑制基本消费品的价格上涨。
回顾自去年年末以来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情况,总体通货膨胀率增加背后的两大主要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食品价格,其次是住宅成本。过去20年间两次主要通胀威胁的因素是粮价上涨(2004年)以及猪肉价格上涨(2007-08),其背景分别是当时的农业歉收和猪瘟蔓延。尽管近期CPI出人意料地上涨还是由食品价格拉动,但这一次的主要推手是蔬菜价格,10月份同比上涨了29.3%。
最近几个月,因部分地区暴雨和洪灾,通常波动且易受天气条件影响的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提早入冬以及总体比往年冷的天气预示着近期蔬菜价格可能居高不下,但我们预期进入明年初某些时候价格将会趋稳。同时,其他主要食品价格,例如粮食(10月份同比上涨12.3%)和猪肉(同比涨7.6%),预计将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最终,如果有必要,中央政府可以采取临时性价格调控和释放政府储备库存,以控制食品价格的近期压力。
同时,CPI中的住宅因素自去年末以来显著上涨,其上涨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特别是,房租一直不断上涨,10月份同比上涨6.7%(而1月份同比涨2.9%),创6年来涨幅之最。(有趣的是,今年年初以来政府针对房地产需求的紧缩政策似乎使得部分潜在购房人转入租房市场,进一步推高了房租)。住宅板块中,私人住房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直稳步上涨,10月份同比上涨5.2%,而1月份同比涨0.4%。另一方面,住宅的另一主要构成-水电气价格涨幅近几个月回落(10月份同比上涨4.5%,而5月份同比上涨7.2%,达到高峰),但对这一回落能否持续尚存疑问,特别是考虑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明年水电气价格进一步放开的可能性。
更广泛看,包括央行和商务部在内的很多政府部门近期表示,随着美元持续疲软,中国可能面临进一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特别是考虑到未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购进价格(input price),在第二季度显著下降,7月份触底,随后在过去的3个月里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总体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headline PPI)在8月底前连续下降三个月后(经季节调整,月度环比%),10月份环比涨0.7%,9月份涨0.3%,进一步指向通胀压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预计决策者将继续采用“小步快跑”、“多线并进”的方法。在宏观层面,因过度流动性和放贷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过去2个月M2和新增贷款超过预期),政策制订者们一直注重于通过更严格控制资本流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冲销及特别针对房地产领域收紧发放信贷的方法来管理国内流动性。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政府将把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作为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及反弹内需的政策,其中包括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及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如果明年年初总体通货膨胀数据依旧高企且经济增长面临过热风险,这些政策举措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提前出台。因此,尽管我们预计下次加息将在2011年第一季度进行,但如果11月份通货膨胀数据引起更大担忧,则加息可能提前至2010年12月。
我们认为政府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可能采取的一项政策就是采取“前重后轻”方式进行人民币升值。我们预测人民币/美元汇率将在2011年升值5%。然而,如果总体通货膨胀率依旧居高不下,则这种升值可能将提前到2011年上半年出现。(作者系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