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在中国之九:
“基情”燃烧的岁月
⊙银华基金
2005年是中国基金业记忆中最寒冷的一年。上证指数在2005年一度跌破千点,这使得刚刚萌动的市场再度陷入谷底,新基金发行举步维艰,2005年新发基金仅有62只,平均募集规模仅16亿,这也是自市场推出开放式基金以来平均首发规模最低的一年。基金业在一片唏嘘声中艰难度日。
随着股权分制改革的全面启动,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迎来了长达两年的最辉煌的牛市,2006年A股市场的涨幅超过100%,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上冲至6124点的历史高位。
投资者的热情被市场点燃,从2006年5-6月间,易方达、银华、广发分别发出了一只百亿基金,基金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最绚丽的春天:直线攀登的市场使得基金的财富增值功能被迅速放大,2006年-2007年股票型基金净值涨幅翻番,原本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基金开始出现抢购、配售,新基金一日达到百亿上限屡见不鲜,而绩优基金的大比例分红、拆分等持续营销更是受到市场追捧;2006年,新基金平均首发规模增加到43.67亿;而这个数字在2007年则迅速被改写为79.29亿,甚至2007年中期某只基金首日认购过千亿,市场的火爆程度可以见一斑。
总体规模的增加,使得基金日渐成为A股市场上一只举足轻重的力量,2007年三季度,基金所持有的股票资产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30%,创造了自证券投资基金推出以来的历史最高点。市场占比的迅速攀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股市场参与者类型单一的隐忧。即使在共同基金最为发达的美国,基金实际持股市值在证券市场占比也仅为23%,在仍处于新兴市场发展阶段的A股市场中,单一类型、单一操作理念与模式的独大将在未来成为流动性的最大潜在威胁。
资本市场牛市是个人投资基金的最大推动力,在强烈的赚钱效应引导下,出现居民储蓄大搬家的浪潮:2005年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持有占比仅为50%,2006年底这一比例快速上升到68%,较2006年中提高14个百分点,而2007年中更一举达到86%;基金从机构把玩的投资工具真正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人开始考虑通过金融产品配置家庭资产,甚至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自己股票账户中的钱转向基金投资,一向重储蓄的国人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走向基金。
回首那段“基情”燃烧的岁月,基金业经历了中国最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大牛市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理财启蒙运动,不过“基情”的市场在燃烧中逐渐淡忘了理性,忘记了冬天的寒冷和残酷,此后的一年,中国基金业和他们的持有人所经历的一切或许才是这次大牛市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