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动性” 内外“两张脸”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全球的各大投行近期争相发布唱好新兴市场的报告,其看好的一大理由,正是充裕的流动性。相比而言,在政府开始收缩流动性之际,国内的基金经理对未来资金面的预判并不那么乐观。在不同的投资逻辑之下,国内基金上周加大减仓力度,美欧日等发达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却在逆势增仓。
分歧流动性
这边厢国内通胀持续“超预期”,政府开始收缩流动性,那边厢以美国为首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国际上流动性泛滥,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为美联储加快执行国债购买计划以提振美国经济提供更多依据,更有消息指出,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即将来临。
未来市场流动性将如何演绎,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对于流动性走向的解读,海内外基金分歧拉大。
对货币政策高度敏感的中国股市,在货币政策转向之际,进入调整期,并被市场诠释为“流动性焦虑症”。国内基金对于A股市场未来的流动性的预判并不那么乐观。
长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安昀认为,“来年流动性走向一个差的情况比走向一个更好的情况概率要大。”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国内流动性来源有三个:一个是银行信贷,占了流动性的大部分,基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再扩大信贷的可能性不大。二是贸易顺差,进出口可能是系统性的加价,但仍然很难判断在顺差方面比今年更好;三是资金本身结构的变化,比如说储蓄搬家,但从当前情况看,储蓄搬家已经维持很长时间,并且目前多数已经进入到可能投资的领域。
与此形成反差的则是,最近几天,全球的各大投行都在争相发布唱好新兴市场的报告和预测。即便是相对保守的预估,涨幅也有19%左右。看好新兴市场的一大理由,正是充裕的流动性。
波顿就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发达国家普遍热衷于“印钞”,由此形成的过剩资金将涌向新兴市场,从而利好这些市场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被视为欧洲最成功投资人之一的波顿原本打算在去年退休,但因为看好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表现,他毅然决定来到中国香港,并从今年4月开始执掌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
加仓减仓分歧拉大
基于对流动性的分歧,海内外基金经理在投资操作上分歧开始凸显。
2010年才刚刚过了11个月,流入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国际资金就已超过了去年全年,年度吸金纪录再度被改写已成事实。
最近的一项行业调查显示,尽管全球股市在11月中下旬连续下跌,但美欧日等发达市场的机构投资人却在逆势增仓。汤森路透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美国基金经理连续第三个月增持股票,同时缓慢减少债券持有比重。在11月10日至29日期间受访的14家美国基金管理公司,其平均股票仓位上升至63%,高于9月的61.7%和10月的62.4%。在调查期间,美国股市道指累计下跌近3%。即便是在债务危机肆虐的欧洲,11月份欧洲基金经理人也将股票持仓提升至九个月以来的高位。
相对而言,国内基金经理并没有那么乐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经理判断,12 月份市场难以向上突破,反而需要关注盘整一段时间后的向下风险,虽然大盘股估值偏低的情况下,市场未必大幅下跌,但是个股的风险仍需要注意。上周,基金的减仓力度也有所增加。
国都证券最新基金仓位测算,上周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继续回落,较前一周下降1.03个百分点,下降至82.64%。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也表现为主动减仓,主动减仓0.76个百分点。
上周6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只有12家基金以主动加仓为主,较上周下降5家,主动加仓幅度均在0至3个百分点之间。与此同时,有48家基金以主动减仓为主,主动减仓幅度均在0至3个百分点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就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六大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上周六大基金公司一致选择主动减仓,其中南方、博时和易方达的减仓幅度相对较大。华夏和广发的仓位则连续2周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