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专版
  • 12:广告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0:资金·期货
  • A11:信息披露
  • A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三年央票骤停 准备金率或成回笼主力
  • 今日关注
  • 淡水河谷在港交所挂牌
  •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四
  • 银监会发令逐笔排查房地产信托风险
  •  
    2010年12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三年央票骤停 准备金率或成回笼主力
    今日关注
    淡水河谷在港交所挂牌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四
    银监会发令逐笔排查房地产信托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四
    2010-12-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弟 何军 郭成林 叶勇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四

      □本报记者 张伟弟 何军 郭成林 叶勇

      20年前,当“老八股”在上交所挂牌时,谁都没有料到,今天,全世界市值前十大的公司中,中国资本市场占据三席;而A股市场无论IPO家数、再融资规模,还是并购重组金额,均实现几何级增长,被公认为全球新兴市场代表。

      20年,栉沐风雨,风雷激荡。

      裂变的背后是资本市场执着、大胆、布满荆棘的探索。资本,这个曾被曲解和争议的词汇,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一步步走向前台,成为决定性力量。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放大财富效应的同时,使其他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催生出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上市公司。它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成长性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目前,沪深两市上市企业达2026家,总市值27.5万亿。以容量计,中国资本市场已进入全球前三甲,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在国际投资机构的眼里,中国概念是首选。

      

      资本市场使生产要素流动生金

      十六大报告有一段富含激情的表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这一表述被有识之士解读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必将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它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作用,从而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有效配置给高效益部门。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激发企业生产要素活力迸发,使社会创富源泉充分涌流的过程。

      曾几何时,中国的众多企业缺乏竞争优势,它们要么手握优质项目苦于没有资金,要么背靠政府这棵大树一味“等、靠、要”,生产要素在计划体制下无法流动。资本市场的创建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即便如此,在市场发展初期,也很少有企业敢于想象通过资本市场跻身世界同行前列。

      这一点,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体会很深。他说,工商银行原先是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前,国外机构并不看好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业,认为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不论你说不良资产率是多少,他们都会往上加10到15个百分点。“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在上市的过程中切身地有了感受。”(下转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