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理财一周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规模恐惧症”再现 21只股基紧急限购
  • 华夏银行
    定向增发获银监会同意
  • 机构一线
  • 中信建投:
    明年三四季度可进攻
  • 财富效应明确 多家上市公司潜伏城商行
  • 瑞银证券:
    明年底前可能还有4次加息
  • 长信基金安昀:
    市场或进入买入区间
  •  
    2010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机构
    “规模恐惧症”再现 21只股基紧急限购
    华夏银行
    定向增发获银监会同意
    机构一线
    中信建投:
    明年三四季度可进攻
    财富效应明确 多家上市公司潜伏城商行
    瑞银证券:
    明年底前可能还有4次加息
    长信基金安昀:
    市场或进入买入区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规模恐惧症”再现 21只股基紧急限购
    2010-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规模恐惧症”再现

      21只股基紧急限购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进入年底“收官之战”,21只股票方向基金在一个多月时间紧急“限购”。绩优基金缘何纷纷“关门谢客”,在业内人士看来,“规模恐惧症”、维护业绩稳定以及对于后市预判谨慎偏悲观成为三大主要原因。

      

      21只基金紧急“限购”

      一边是基金公司奋力“猛”发新基金,一边却是对旗下绩优老基金“紧急”限购!“既要规模,又要排名!”成为业内对于上述现象的最好诠释。

      东吴基金昨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根据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东吴行业轮动、东吴进取3只基金的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相关规定,该公司决定自12月13日起,暂停上述3只基金1000万元以上的申购和转入业务,且单个基金账户对单只基金日累计申购和转入金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

      上述“紧急”限购并不是特例!临近岁末,偏股型基金“闭门谢客”的数量在最近一个多月骤增。统计数据显示,从11月至12月8日,短短一个多月便有21只偏股型基金发布了“限购令”,占今年以来宣布限购的偏股型基金总数的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1只最新加入限购阵营的偏股型基金,多数今年以来业绩持续领跑。

      

      三大主导因素

      在基金规模冲刺屡屡上演的岁末,上述绩优老基金缘何纷纷“关门谢客”?在业内人士看来,“规模恐惧症”,维护业绩稳定以及对于后市预判谨慎偏悲观成为三大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透露,基金规模迅速增长成为“限购”的一大原因。上述基金的多数业绩表现抢眼,无论机构还是投资者的申购热情均较高,因而导致短期资产规模迅速“膨胀”。

      此外,从今年股票方向基金的整体表现来看,“大基金负效应”现象十分凸显。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今年的市场特征决定了规模较小的基金往往表现更佳,这也使得一些基金公司倾向于控制产品的规模。”

      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李艳介绍,历史统计显示,股票型基金中中等资产规模的基金表现相对较好。据测算,中等规模基金的资产规模一般在30亿-40亿份之间较为合理,基金经理比较容易操作。

      此外,在基金经理看来,基金规模在短期波动过大,并不利于基金投资,同时有损于基金的平稳运作。在信诚盛世蓝筹发布限制大额申购的公告后,信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作出此项安排,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基金的业绩稳定,有效维护持有人利益。在其看来,“如果短时间内新增申购的规模过大,将摊薄老持有人的利益。而基金处于暂停申购状态,比较有利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运作,减少了大量申购对基金投资运作的影响,有利于投资策略的执行。”

      也有基金分析师认为,基金“限购潮”的出现,是基金对未来市场震荡偏弱的判断所致。随着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呼之欲出,基金对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提升的担忧有所升级。11月CPI即将公布,多数基金认为,该数据将再创新高,面对流动性泛滥及通胀预期高企,多数基金认为,政府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将会超预期,市场难有大的趋势性行情。年底“收官之战”中,基金落袋为安心态凸显,减仓力度有所增加,行业配置也逐步回归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