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公司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调查·市场
  • 14:专版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海外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 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基金破茧密码寻踪
  • 渠道有话说
  • 以真诚和业绩
    赢得民心
  •  
    2010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基金破茧密码寻踪
    渠道有话说
    以真诚和业绩
    赢得民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破茧密码寻踪
    2010-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高晓建 漫画

      中国基金业在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后,终于逃不过今天的困惑与徘徊。制度优势不再,话语权日渐旁落,竞争对手异军突起,产品与需求的错配,如此种种引发了一场关于基金行业的信任危机。大到资源配置、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定价权,小到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实现超额回报,基金似乎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现实的重重茧丝终究让行业意识到这是一场不进则退的竞赛,近忧远虑也刺激着他们寻找行业再次大规模发展的密钥。

      ⊙本报记者 涂艳

      空间很大

      如果拿一串数字与整个基金行业的管理资产净值相比,至少我们还有“觊觎”的希望,规模再次突破的空间并不小。

      据统计,目前国内储蓄存款与证券市场的市值均达到了30万亿,是目前基金管理净值的12倍。而之前与基金行业一度平起平坐的保险行业资产目前也达到近4万亿,一直稳步增长。同时,在工行目前的2.6亿客户中,仅有1400万人是基金的持有人,占比竟不到6%。

      同时,如果放眼国际,我们整个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只占全球的1.7%,在整个全球资产管理的规模排名第十。而以一家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安硕(BlackRock Ishare)为例,该公司目前管理资产总值达3.4万亿美元,是整个国内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9倍。

      “我们总量规模依然很小,但过去的发展速度很快。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初创的高速增长期和初创增长期之后的一个稳定增长期,我们正在进入第二个阶段。”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窦玉明12月初时向媒体表示。

      2005年底时,国内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仅为4691亿元,基金公司49家,而经历了2006及2007两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内基金行业资产管理净值规模达到3.27亿元,基金公司也扩容至57家(截至2007年12月31日,银河证券数据),2年资产规模增长6倍。

      而在大牛市行情宣告终结后的三年间,国内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一直徘徊在2.5万亿左右,份额规模也屡见下降。2008年及2009年两年,股票方向的基金份额更是一直呈现净流出状态,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出现了82.33 亿份的增长。

      行业规模增长的步伐举步维艰,基金公司被困在存量客户的抢夺怪圈中。“基金的总客户数并没有增长,一发100多亿的新基金其实就是蛋糕的部分重新瓜分。”一位券商基金分析师这样理解。

      但是业内人士普遍信心满满,认为包括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非公募业务领域将首先成为行业突破的重点。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社保理事会公开的社保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达7765亿元,比2001年时增加了38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更表示,全国社保基金规模争取在2015年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国内企业年金资产管理规模也近3000亿元,规模的年增长速度也超15%。

      据统计,目前国内社保基金的国内投资管理人共有包括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和嘉实等十家机构,而今年下半年社保理事会进行了新一轮管理人遴选的工作,不久后包括基金、券商等机构在内的社保管理人队伍将再次扩容。

      除了资本市场发展及非公募领域的入口,业内人士更是将银行客户纳入了紧密关注的视野。“商业银行对于把储户的资金转成基金或者是理财产品变成收费业务也是很感兴趣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动力。银行的中间业务使得其投资回报率更高。”国内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

      

      困扰很多

      现实的种种窘境让行业无法再完美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被散户化的基金在话语权旁落时也听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声。追求相对收益、产品的同质化是否适合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的再度大规模发展还需要一次大牛市吗?基金到底靠卖还是靠管?处在转型期的行业困扰颇多。

      

      ——关于边缘化

      32.84%,14.69%,这分别是2007年底与2010年上半年国内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占国内流通市值的比例。不到3年时间,基金管理资产市值在A股流通市值中占比下降达55%。

      基金话语权的下降从2008年以来显得尤为突出,而直接原因不过是熊市对基金资产规模的侵蚀以及A股流通市值的不断扩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的管理资产净值为1.8万亿,而沪深A股流通市值则为12.4万亿。

      相较于无法预知的市场走势,A股一轮轮的限售股解禁潮也让基金的持股比例和话语权日渐稀释。据财汇统计,光在11月份,沪深两市126家上市公司共有1773.91亿股解禁,与10月份的234.89亿股相比增加6倍,而解禁市值则合计2.25万亿。今年11月份的解禁规模不但创出今年以来新高,也刷新了2009年10月份2.04万亿的解禁规模记录。

      对于话语权被稀释后的基金而言,市场的表现及基金的整体表现差距也就越发明显。从今年板块表现及基金涨跌幅情况来看,多数基金将配置的重点放在了中小版、创业板及中证500指数中,而故意避讳周期性板块诸如金融、地产,并直接导致了多数基金错过10月份的周期性板块反弹行情。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偏股型基金业绩表现如此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原先风格转换的预期一直没有实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基金迫于种种因素,纷纷扎堆非周期行业类股票,对于此轮反弹扛旗的煤炭、有色等周期性行业,很多基金是低配置,有些甚至是零配置。

      “这背后正是基金散户化特征的放大,但相较于话语权的旁落,还真说不清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

      尴尬的现实将基金“大散户”化的趋势投资推上了风口浪尖,对于公募基金经理来说,市场热点的轮动似乎是短期业绩排名考核的最大帮手,诸多基金经理主动或被动地沦为趋势投资的跟随者。

      

      ——关于错配

      在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及阳光私募基金多元化发展的理财市场,传统的公募基金受到挑战。对于特定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而言,基金的理财需求似乎与目前基金产品的定位发生错配。

      “客户的渗透率很低,工行2.6亿客户,真正的基金客户数也就是1400多万。”在近期召开的第九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工行个金部总经理李卫平指出。

      巨大的客户群因何不能成为基金的投资群体?李卫平认为,基金产品的创新和针对新客户需求的产品不足是制约基金整体规模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要扩大规模首先从扩大客户,可能基金公司不太关注自己的客户群。他们普遍认为,做资产管理行业应该更专注于把业绩做好。”

      对于普通公募基金投资者而言,更加专一与定制化的服务或许还很遥远。“特定的市场有特定的客户群体,特定的客户需求将创新特定的需求产品。而将来新的销售渠道做一些绑定,专门人群的销售渠道可以增加基金销售的宽度。”招行北京分行一位基金销售人士表示。

      其实,国内基金已有类似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产品结构的先例。近日,天弘添利基金一日售罄,而其中添利A部分即享有1年期定存利率1.3倍的固定收益,“这其实有力地抢夺了一部分我们银行的定存及理财产品客户。”招行这位销售人士坦言。

      “目前国内基金公司提供的相对收益的基金产品与投资者追求绝对回报的需求,存在一定的错配,而私募基金、对冲基金所提供的绝对收益产品反而适合这些中小投资者。”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尚健表示。

      关于公募基金应该追求绝对回报抑或维持目前相对回报的争论越发激烈,好买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文斌认为,只要市场的巨幅波动、散户的追涨杀跌等问题在中国长期存在,以相对回报为基础投资理念的公募基金就很难创造出为投资人所满意的回报。正因为绝对回报在中国还只是富人们的特权,所以对于市场巨大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公募基金的触角再次延展面临困难。

      

      路在脚下

      不论从其他资产管理行业的迎头追赶,还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基金行业都存在这二次规模扩张的冲动。而转型则意味着主动求新、求变,也决定了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本的持续流入、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和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拓展将是行业破茧化蝶的密码。

      

      ——业绩是王道

      有人曾大胆预测,流入的现金流和投资的回报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两轮驱动力。

      “在我们进行基金行业反思的时候,把过多的目光集中在了自己,也就是从业人员本身的利益得失上,而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基金业的衣食父母,即那些普通投资人的诉求。”杨文斌对此深有感触。

      国内一家大行的基金负责人质疑:“客户的投资需求是在逐步升级的,首先是做存款,第二是买保险,第三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而后买基金,当然有一批自己去买股票的。他们需要能提供高于理财产品的权益类的投资品种,而基金目前的是否能够提供?”

      实际上,银行的客户群体也是分级的,即一部分投资者将流动性和本金安全视为首位;而另外一部分群体则需要超额收益或带有杠杆的权益类基金产品。

      “可以说目前的客户越发的成熟与挑剔,原先只看公司、基金名称及分红的老一代基民不多了,公司的持续管理能力和业绩表现才能俘获投资者。”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感慨。

      以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为例,目前该公司持有人数量已经超过1400万,虽然今年没有发行新基金,但是华夏旗下多只基金仍然因出色的管理业绩得到持有人持续认可,今年累积分红也已经超过270亿元。

      “基金目前的规模是2万亿多,如果每年的投资收益是10%,那就是2000多万的规模,如此复利计算,光是靠管理出来的增量就已经很惊人了。”一位基金经理如是说。

      

      ——产品定位

      “基金公司既要做成熟的产品,更要通过产品创新去拓展我们不熟悉的市场,去教育和培训新的一批投资人。”李卫平表示。

      对于新市场的开拓,银行和券商等渠道似乎显得比基金公司更加迫切。“现在市场上出来就被抢光的基金有两种,一种是业绩第一,另一种就是创新且靠谱的基金。”记者在北京银行的某网点调查时,销售人员一针见血。

      今年以来,包括医药行业基金、黄金基金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问世,并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针对不同投资者群体的教育基金、养老基金甚至房地产基金都是渠道热烈期盼的创新对象。

      而事实上,行业发展不能为了扩充规模而一味搞创新,更加实在的是了解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要,设计出风险收益更加明晰的产品。对于相当的投资者而言,炒基金不如炒股票,长期持有股票型基金可能面临风险,他们的投资需求都不尽相同。

      “基金作为证券公司客户的主要产品提供者,对我们客户的特质也需要了解。证券公司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强,流动性要求高,对收益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而且频繁交易的他们有更低的成本需求。基金公司是否能与此需求对接呢?”银河证券副总经理齐亮在此次论坛上抛出疑问。

      同时,有机构投资者把ETF用作他们核心的战略,用ETF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或者是组合的调整。国内某家保险机构投资总监认为:“国内ETF的指数同质化严重,对于以不同行业为标的的指数基金,机构有相当大的配置需求。”他同时表示,LOF基金的流动性非常不足,每日总成交量大约仅为1个多亿,每只不到300万的流动性增加了套利的困难。“国内由于没有融资融券成熟的支持,使得LOF套利盘不足,流动性很差。”

      而对于今年的市场热点——分级可上市交易封闭式债基更是得到了很多机构的认可,机构认为封闭期明确,收益预期明确的杠杆产品非常有吸引力。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类投资者的特质和需求正决定了基金今后产品定位和设计的方向,行业规模以此多通道展开的未来已经见到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