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价值报告
  • 6:特别报道
  • 7:产经新闻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财经海外
  • 11:观点·专栏
  • 12:公 司
  • 13:特别报道
  • 14:公司纵深
  • 15:创业板·中小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明年经济目标预设:GDP约8%CPI约4%
  • 庞大代表团
    抵美
  • 可怕的流动性——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七
  • 史上最大规模的银行再融资“收官”
  •  
    2010年12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明年经济目标预设:GDP约8%CPI约4%
    庞大代表团
    抵美
    可怕的流动性——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七
    史上最大规模的银行再融资“收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可怕的流动性——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之七
    2010-12-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勇舟 石峰岭

      □本报记者 丁勇舟 石峰岭

      如果把流动性比喻为流水,它流向哪里?如果把流动性看成一个大容器里的储液,它量出了什么?

      当流动性从一个金融术语变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时,你就知道了它可怕的穿透力。

      当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之时,美联储2009年开启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金融世界感到了别样的新奇;到了2010年,美联储故伎重演,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时,却招来一片骂声。大量印刷美元造成的流动性泛滥,让各国央行都伤透脑筋。

      在2008年次贷危机露出狰狞面目后,无论是流动性不足还是流动性过剩,往往为市场所惊恐。

      如何管理流动性,是对各国央行和市场监管部门前瞻力、决断力的考验。无论是美联储或者是中国央行,近年来都力图在流动性“过剩”或者“缺乏”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似水的流动性

      似水的流动性,它总是在流淌。

      它是经济尤其是金融的源泉。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如一条几近干涸的河流,不仅不能行舟,亦不能提供鱼儿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它又是金融风险的幕后推手,流动性泛滥的市场,波涛汹涌,也会顷刻之间颠覆行舟,甚至造成生态荼毒。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08年9月15日。仅一夜之间,全球金融市场“变了天”。

      拥有158年历史的全球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凌晨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当日道指收低4.42%,当天休市的上证指数在随后一天也暴跌4.47%。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投资者信心崩溃。整个市场只有卖出没有买入。市场的流动性骤然"断流",抛售资产价格急剧下降。资产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称之为“流动性黑洞”的现象出现了。

      (下转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