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公司
  • 9:市场趋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专版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机构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市场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深入调研前瞻布局高成长性公司
  • 中欧基金沈洋:两大主线布局2011年
  • 兴业有机增长陈扬帆:慎思勇决拥抱成长
  •  
    2010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观点
    深入调研前瞻布局高成长性公司
    中欧基金沈洋:两大主线布局2011年
    兴业有机增长陈扬帆:慎思勇决拥抱成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兴业有机增长陈扬帆:慎思勇决拥抱成长
    2010-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慧娟

      ⊙本报记者 王慧娟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在此环境下,不少成长股依旧延续强势表现,而善于挖掘成长股的基金由此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以兴业有机增长基金为例,晨星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该基金最近120日、最近250日的涨幅排名在76只同类产品中分列第十、第三名。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兴业有机净值增长率为18.29%,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8.62%。伴随兴业有机增长出色表现而来的是较为明显的持续大额净申购。为了保护持有人利益,确保产品的稳定运作,该基金已于12月17日起,暂停单笔5万元以上(不含5万元)的大额申购。

      “当宏观难以精确把握的时候,判断行业景气便成为重点,从细分行业着手更容易找到好公司”。兴业有机增长基金经理陈扬帆告诉记者,“先行业,后公司”地挖掘成长股,是今年取得较好收益的原因。事实上,寻找新兴产业中的优秀的成长股难度更大,相对于传统行业,此类公司往往属于非常细分的行业,很多是全新的子行业,必须先认真学习、再仔细甄别、后深入分析行业公司的价值所在,判断为成长支付的溢价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去除偏见——必须先清空自己的定势思维、不预设立场,才可能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从这个角度说,研究挖掘新兴产业的成长股比挖掘传统产业牛股其实更难。

      成长股应该如何定价?这始终是困扰许多投资人的难题。在市场普遍认为部分中小股票估值过高、业绩透支的情况下。陈扬帆强调,挑选成长股应当“慎思勇决”,先看成长的空间,再看成长的质量,最后匹配确定性。只有对基本面有了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获得投资和持有的坚定信心,也才能抵御短期的各种波动起伏。同时,考虑到中小成长股普遍存在的流动性缺陷,对于基本面的分析就要更加严格和慎重了。

      陈扬帆表示,投资成长股的盈利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成长,一方面是市场博弈。今年他的成长股投资收益中前者贡献占七八成,后者贡献占两三成。所以,公司的基本面是核心关键,市场博弈倒在其次了。“行业和公司成长穿越一切周期”,陈扬帆强调。

      站在岁末年初的重要时间窗口分析未来行情,陈扬帆认为,从预期角度看,对于明年市场整体收益的预期不宜超过今年;从操作层面上看,在流动性逐渐收紧的市场环境下,机会更加呈现其结构性特征,捕捉个股的机会变得更为重要。板块上,“从长期看,轮涨是常理,部分被压抑太久的周期性板块出现阶段性机会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新兴产业和大消费依然是他关注的两条主线。新兴产业中,尤其关注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因为环保的社会重视度和国家投入都将不断地超预期,而新材料则是难得的估值和成长匹配比较理想的板块。大消费板块的概念不应被狭义化,随着中国社会富裕程度的提升,大消费板块仍有往深度和广度挖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