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公司
  • 9:市场趋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专版
  • 13:开市大吉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圆桌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机构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市场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2010基金业绩排名最后十日之战
  • 基金排名谁的狂欢?
  • 排名争夺三大招:
    限购、抬轿、砸盘
  • 昔日英雄今何在
    各领风骚一两年
  •  
    2010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2010基金业绩排名最后十日之战
    基金排名谁的狂欢?
    排名争夺三大招:
    限购、抬轿、砸盘
    昔日英雄今何在
    各领风骚一两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昔日英雄今何在
    各领风骚一两年
    2010-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本报记者 吴晓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一两年”。当年度基金排名“混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将时间拉长,透过历史的数据则会发现,各年基金排名“大挪移”的现象十分凸显。

      在群雄逐鹿的资产管理行业,无论是操作越发透明的公募基金,还是略显神秘的私募基金,每年排名均会出现“大变脸”,尤其是前十强的榜单变化异常剧烈。

      细心观察历年基金年度业绩排行榜单,你会发现,2007年,在牛市中傲视群“牛”的基金,在2008年大熊市中,因为继续坚守高仓位排名遭遇垫底。2008年的“抗跌”基金中,在2009年继续着“熊市思维”,亦不乏“惨败”者。2009年收益翻番的明星,在2010年反复无常的震荡市中,因为坚守蓝筹,排名亦不乏落在中下游者。

      纵观2007年大牛市、2008年大熊市、2009年迷你牛市以及2010年的震荡市,排名一只坚守前十、持续胜出的基金经理只有一人——王亚伟!对多数基金经理坦言,其操作风格不一。有人风格激进适合牛市操作,有人善于防守适合熊市操作,有人善于做波段、抓热点则适合震荡市,而真的能在各种市场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的基金经理则几乎是神话!

      事实上,私募排名的剧烈变化也印证了上述观点。纵观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私募排名榜单,都可以发现每年都是江山代有新人出。

      “2008和2009年,榜首和榜尾基本来了个大挪移,变化之大让人惊叹。”2008年大熊市中,金中和、星石和武当这些取得正收益的私募可谓凤毛麟角,备受市场瞩目。2009年,基本上属于单边上涨的小牛市,防御能力强的如星石、武当、金中和等排名却十分靠后,2008年大幅亏损的如新价值、尚雅、景良能量等私募则快速崛起,新价值更是以192.57%的年收益率夺魁。

      2010年,市场震荡剧烈,市场热点轮动也比较频繁,占据榜单前列多为新面孔,实战派的私募强势突围,一举赢得市场的目光,常士杉、李威、徐翔等成为市场的新宠儿。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一两年”,这是目前公募和私募界的真实写照。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国内的特例!晨星曾提到美国共同基金的一个有趣数据——2003年及2008年在同类基金中表现相当出色的Apex中盘成长型股票基金(当年的收益率分别达到165%及-9%),却成为近15年收益率表现最糟糕的基金,其最近15年的年化收益率为-8.17%。可见,考察基金仅看单独一年的市场表现显然不够。

      在兴业全球基金李小天看来,“短期业绩的第一名并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正如同教育领域里面一个有趣的现象——“第十名效应”一样,学习突出的学生不一定能够获得出色的成就,而那些表现比较平均的孩子,却有很高的比例在未来获得突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与其盯住基金的年度业绩排行榜,倒不如多研究一下基金的“综合素质”,比如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经理的人选、投研团队的实力、长期历史业绩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