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旭 ○编辑 张亦文
一向为市场所诟病的公募基金经理频繁更迭在年末出现了减缓迹象。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年末是传统上的“转会淡季”之外,近期一些关于私募的传闻也使得有“奔私”念头的公募基金经理变得更加慎重。
年末“安土重迁”
基金经理跳槽现如今已不足为奇,基金掌门人频繁更迭也为市场诟病已久,不过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基金经理的变更频率数出现下降迹象,昔日“不安分”的基金经理们似乎在年末变得“安土重迁”起来。
上证资讯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共有30只基金出现了基金经理变更,涉及基金公司16家,离任基金经理29人。在上述16家基金公司中,换人最为频繁的基金公司,涉及基金经理5人。
虽然对比去年同期,今年四季度以来的更迭人数有所上升,但在今年基金经理离任频率整体提高的背景下,相对于今年前三季度,目前的数据已经“有所收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分别有50、62和47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离任,总共涉及基金公司55家,离任基金经理140人。因此,单从数据对比上可以看出,虽然更迭依旧频繁,但与此前相比,年末基金经理的更变已有所“低调”。
基金经理更“慎重”
“不安分”的基金经理何以在近期“收住心”?
分析人士表示,传统上,四季度是基金经理“转会”的“淡季”。“干了将近一年,年终奖指日可待,选择在这个时候跳槽的成本比较高,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机会基金经理不太会倾向于选择在这个时候离职”。
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有23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任,而前三季度的数据分别为26只、27只和41只。“为了应对基金经理拿了年终奖走人,不少基金公司选择延发年终奖,因此这几年二、三季度是基金经理变更较为频繁的时期”。
另一方面,近期一些针对私募的传闻也使得部分有意“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变得更加慎重,这也被认为是使得近期基金离职频率下降的可能因素之一。
有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捕鼠”的震慑作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募经理私奔的“流行趋势”。
客观看待“流动性”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是基金行业年轻发展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表征,过于频繁的更迭会使得基金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不稳定,继而可能影响到基金的业绩,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当警惕。
同时也有舆论认为,对于普通的基金人事更迭,市场不需要大惊小怪。持该观点的分析人士表示,“流水不腐”,每一个行业都要经历新老更替,都需要新陈代谢,在适合的岗位上更换适合的人,或许对于基金投资运作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因此要客观看待基金经理的“流动性”。
不过两种观点的支持者都认为,基金投资风格的稳定对于基金业绩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应对当下行业内基金经理过分频繁跳槽,需要监管层和基金公司多方的努力,“这还是个年轻的行业,或许我们应该给予更多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