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真龙 ○编辑 金苹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010年的信托公司有些悲情,一边是严酷的市场竞争,一边是超乎寻常的监管限制,不同类型的信托产品也在夹缝中此消彼长。
银信合作产品:盛极而衰
银信合作产品曾经是信托产品的绝对主力。银商业银行通过和信托公司合作不仅可以变相高息揽存,更可以将信贷资产由表内转至表外,因此在信贷额度渐趋收紧的背景下,银信合作就会更加火爆。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信托资产20440亿元,银信合作业务为13294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的65.04%。从2010年第一季度对外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银信合作占整个信托资产的80%,第一季度末达到1.9万亿。
银信合作的火爆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忧,由于银信合作的表外信贷对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冲击,最终引发了监管层的重拳治理。银监会在8月份出台新规对这项业务进行了规范,从此之后,银信合作便遭受重创,在其后的几个月份里持续走低。在新规公布之后,传统的信贷类银信合作业务已经基本走到了尽头。
房地产信托:最后一根稻草
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证券账户遭禁,银信合作被停的背景下,似乎只有房地产信托能独撑信托产品大局。而房地产调控给地产公司造成的资金困扰使得房地产商将融资的目光纷纷投向信托公司。
从年初开始,房地产信托便与银信合作产品一起一直占据信托产品的主导,而在三季度银信合作产品遭遇监管层规范之后,房地产信托更是独挑大梁。
然而,房地产信托也正在遭遇严厉的监管限制。11月12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文件分别要求信托公司和各地银监局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自查和监管控制。在监管层接二连三的风险提示之下,一些信托公司自发停止了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房地产信托产品前景难言乐观。
找寻另类投资渠道
尽管在2010年的回忆都是“悲情遭遇”,但信托制度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其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各种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在银信合作和房地产领域碰壁之后的信托公司,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一路走高的CPI将中国带入通胀时代。外有热钱夹击,内有宽泛的流动性,通胀形势着实汹涌。通胀时代,钱不值钱了,但有一样东西却变得宝贵了,那就是资源品。2010年年末,包括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飙涨就是明证。而一向嗅觉敏锐的信托资金也随波逐流地盯上了资源品,近期多家信托公司发行了多款矿业相关的信托计划,在通胀时代来临之际,信托资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采矿”。
而除了采矿之外,也有信托公司将目光锁定在艺术品等领域,比如一直专注于艺术品信托的国投信托以及近期加入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中信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