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资金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市场·期货
  • A11: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欧美圣诞消费火爆 美股创两年来新高
  • 欧洲得了“富贵病”
  • 全球并购热陡然升温 明年全球市场不缺“柴火”
  • 韩国举行最大规模火力演习
  • 环球速递
  •  
    2010年1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欧美圣诞消费火爆 美股创两年来新高
    欧洲得了“富贵病”
    全球并购热陡然升温 明年全球市场不缺“柴火”
    韩国举行最大规模火力演习
    环球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洲得了“富贵病”
    2010-1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为自己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之前,他必须先找到能“接盘”欧洲央行的人。

      欧洲央行大部分官员明显已经开始厌倦扮演债券最终购买人的角色,上周该央行仅收购了6.03亿欧元债券,大大低于此前一周的26.67亿欧元。这项旨在帮助欧元区债务问题国渡过危机的购债措施,如今却首先遭遇央行内部官员的“倒戈”。

      理论上来说,欧洲央行应该拥有极大的自由,不但有独立地位,而且资产负债表规模也不会受到明确限制。问题出在欧债危机上演,世道就变了。目前的现状是,欧洲央行无法在不削弱货币政策监督能力的情况下无限制买入债券。而且买得越多,负面效应似乎也就更大。

      欧洲央行最近作出决定称,将把自身的资本金提高50亿欧元至107.6亿欧元,这难道是在告诉人们,其实欧洲央行自身也需要被救助?

      如今欧洲央行的尴尬处境不能不说是拜此前轰轰烈烈的庞大购债计划所赐。在欧洲央行没有作出增加资产的决定前,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竟然高达1380亿欧元,24倍的负债资产比高于任何一家欧洲商业银行的合理值,甚至并不比雷曼兄弟倒闭时的比率低到哪里去。

      在这种“艰难”处境下,欧洲央行仍在勉力斥资扶持那些问题国家。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但却无法调和“一心救人与自身难保”的矛盾。

      购债规模急速扩大,欧洲央行可供调配资金随之剧烈膨胀。这样一来,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流通量将水涨船高,通货膨胀呼之欲出。目前的情况还算稳定。由于欧洲央行同时从银行吸揽短期存款,缓冲购买债券的影响,流动性失控的局面尚未出现,通胀依然可控。

      但是,如果欧洲央行继续大幅提高购债规模,冲销的难度也会节节高升,甚至可能需要以更高的利率来吸引银行存款。提高利率的实质就是采取紧缩措施,这对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欧洲经济体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货币政策显然不应承受过多负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界限也不应当被混淆。

      此外,欧洲央行还必须考虑维护自身信誉,如果盲目增持二线国家的主权债券等资产,则很可能因为这些国家的债务状况出现恶化而一并落水。手捏质量不佳的主权债券,其自身的财务实力也将受到质疑。

      非常规措施本就不应该成为常态,欧洲央行也意识到大肆印钞已经不是当下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了,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才能救欧洲。但是对习惯大手大脚的欧洲各国,紧缩或许比降级更令他们痛苦。遍布街头的抗议示威就足以证明。

      说欧洲经济得了富贵病一点不为过。富贵病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因生活富裕、养成不良而习惯引发的疾病。如今的欧洲经济状况与此如出一辙。大肆印钞刺激经济成瘾,就好比生活条件富裕后的人们大吃大喝引发一身毛病。央行也该停一下印钞机了,少发点欧元,或许经济的复苏之路还能更顺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