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资金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市场·期货
  • A11: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淘金优质公司
  • 长江证券:
    明年初期重点配置地产
  • 行业报告
  • 基本药物降价风暴来临
    关注成本控制良好企业
  • 两大背离现象透出乐观信号
  • 蓄势在当前 突围待年后
  • 最新评级
  •  
    2010年1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观察
    淘金优质公司
    长江证券:
    明年初期重点配置地产
    行业报告
    基本药物降价风暴来临
    关注成本控制良好企业
    两大背离现象透出乐观信号
    蓄势在当前 突围待年后
    最新评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淘金优质公司
    2010-1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郭素 ○编辑 张亦文

      ⊙见习记者 郭素 ○编辑 张亦文

      

      2010年股票市场可谓泾渭分明,一方面中小盘高成长主题股票达到估值高峰,另一方面传统蓝筹行业跌入估值底部。市场不断发出质疑,是否为某些公司可能的高增长付出了过高的溢价,或者是否在低头寻找相对便宜的公司时陷入了价值陷阱?对此,一些基金认为,在目前估值水平下,未来大消费与新兴产业等高成长性行业估值或现分化,优质公司才能持续享受较高估值水平。

      “2011年新兴加消费产业内的估值可能出现大分化。”银华基金表示,“一方面,一部分估值偏低的稳健成长型的股票具备了投资价值,甚至在某些阶段会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但另一方面,在资金的追逐下,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已经被市场赋予了乐观的业绩增长预期和较高的估值水平,致使消费及新兴产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银华基金进一步指出,未来大消费与新兴产业中,能够真正实现高成长的企业也是少数,只有那些能够用财务数据证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成长性的企业,才能持续享受较高的估值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做投资,既要通过挖掘和持有那些高成长个股以获取超额收益,又要非常警惕市场在某些时段出现的估值泡沫破灭风险。

      华安基金认为,关注经济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投资结构发生的重大转变将对相关设备行业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是,短期看相关板块的估值存在“泡沫”化的过程。长期来看,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相关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和对重点行业的影响仍可能超出预期,投资机会的挖掘仍未结束。

      大成基金表示,目前新兴产业板块中公司鱼龙混杂,整体存在比较明显的泡沫。从世界经验来看,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初期都不可避免的产生泡沫,但泡沫也终将退去,多数公司可能是在裸泳。十家公司中可能只有一家会兑现或超出了成长预期成为行业领袖。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感叹泡沫的程度,而是踏踏实实的研究和发现其中的优胜公司。

      “对估值与成长的权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博时裕富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指出,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实现高增长从而带来不错回报的只会是极少数优质公司,一方面,我们将着力在某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中如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中寻找的这样目标;而另一方面,那些估值较低的传统行业公司也可能会带来相对确定的合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