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调查·市场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B基金周刊7
  • A8:基金·特别报道
  • A9:基金·特别报道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观点
  • A12:基金·基金投资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央行再次加息 基金:市场反应或会平淡
  • 契约型基金创始者
  • 收益近13%
    国联安增利领跑
  • 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基金
    明年1月4日起发行
  • 民生加银内需增长
    12月27日起首募
  • 紧盯货币条件正常化进程
  • 南方基金
    通过ISO20000认证
  • 惠理进军内地步伐加快
  • 汇添富保本基金获批
  •  
    2010年12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央行再次加息 基金:市场反应或会平淡
    契约型基金创始者
    收益近13%
    国联安增利领跑
    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基金
    明年1月4日起发行
    民生加银内需增长
    12月27日起首募
    紧盯货币条件正常化进程
    南方基金
    通过ISO20000认证
    惠理进军内地步伐加快
    汇添富保本基金获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紧盯货币条件正常化进程
    2010-12-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明
      杨明

      ■华安投资观察

      我认为2011年国内外资产市场的关键词是货币条件正常化。

      自全球央行采取极端货币刺激政策开始,全球各类资产都是在一种极端货币条件下进行定价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直接推低了无风险利率、推高了风险资产的价格,另一方面也通过刺激实体经济恢复对商品和股市形成拉动。

      随着各国经济先后步入恢复轨道,极端货币政策也随之先后面临向正常状态回归的要求。从中国来看,在一揽子政策的大力度刺激下,经济增速在2009年二季度就开始强劲回升,随之在三季度以银监会开始严格资本充足率要求为起点,中国的货币条件开始回归,之后通过信贷额度、法定准备金率、升值、加息等不断强化。从美国来看,美国货币政策也将开始面临回归要求。我们预期QE2很可能执行完6000亿美元购买量后就终结,明年下半年美联储将开始讨论极端货币政策如何稳步退出的问题。

      然而,极端货币政策的退出,会对资产价格带来剧烈而频繁的扰动。

      就中国而言,一方面房地产严厉行政调控拖累了货币条件正常化的进度,另一方面汇率市场化不够,导致货币条件的松紧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直接的货币政策操作,而是取决于国内外资产相对需求的变化,而这种相对需求在国内外经济复苏步伐不一致的情况下,是中国央行所难以完全掌控的,这也使得国内货币条件正常化推进受阻。总体而言,相对于中国经济的恢复步伐,中国货币条件正常化的步伐明显偏慢。这导致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继续存在,迫使央行在继续与各种约束条件对抗中收缩货币。收缩的方向以及对抗的过程必将对资产市场形成扰动。

      就美国而言,在将短期利率降到接近于零,以及反复推出大规模国债购买计划之后,美联储与金融市场的有效交流遇到了严重的障碍。一方面,美联储内部持续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即使是伯南克在内的刺激派,对于长时间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力及其退出时应采取的方式、路径、力度、影响,也是心中无底的。在美联储不能与市场有效交流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转向必将导致广泛的市场扰动。

      货币政策调整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广泛冲击的理由还在于,我认为所有资产价格都是相互联系、互为镜像的。如果说极端货币政策催生了巨大的美国国债泡沫,那就等于说其他风险资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泡沫。货币条件正常化对美国国债泡沫可能会形成严重的冲击,进而对包括汇率、黄金、基本金属、石油、股市等所有其他风险资产形成冲击,程度则依其与实体经济关联的紧密程度而定——与实体经济联系越松的,受到的冲击越大。

      根据以上认识,我认为2011年投资需要以货币政策为中心,紧密跟踪分析货币政策如何跟随实体经济形势而变化,紧密跟踪分析各类资产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适当先行。从大的方向上,可以关注三类行业:一类是转型推进行业,因为转型是一个超周期的大题目,转型推进行业因此具有对抗货币收缩的坚实支撑;一类是稀缺资源行业,因为货币收缩的背景是经济恢复,而经济恢复必然会对资源加大需求;最后一类是被市场极度排斥的行业,这类行业中蕴含的泡沫极少,随着经济恢复其基本面和估值的优势会凸现出来。

      (作者系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