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元年年终盘点
自4月16日上市以来,股指期货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出现四大亮点。主要表现在,历次交割平稳过渡;市场风险控制及时得当;价格紧贴现货波动,“恶意炒新”未现;投资者结构日趋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稳步入市且收效显著等几大特点。这些特征确保股指期货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了稳健开局。
据了解,截至目前,共有近60个券商资产管理账户获批期指交易编码,国投瑞银、汇添富等基金专户初步试水股指期货。
亮点一 历次交割运行平稳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一度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在海外也已经十分少见的舶来词诸如“到期日效应”,抑或措辞更激烈一些的“交割日魔咒”也不时见诸报端。然而,股指期货历次平稳交割证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理的制度设计下,所谓的股指期货“交割日魔咒”是一个“伪命题”。
中金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历次交割合约数量较小,且期价紧随现货指数波动。以前四个月合约为例,5月合约交割640手,6月合约交割1394手,7月合约交割1245手;至8月20日交割时,仅有546手进入交割结算。此外,到10月合约交割时,期指交割结算价与现货价格之间的误差更是达到了0.09点的新低,不难发现,随着期指历次交割的平稳推进,投资者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
历次交割对应的股市方面,沪深300指数5月21日受隔夜美股大跌的影响,开盘下跌但最终上涨1.57%;6月18日受政策紧缩预期加剧的影响下跌1.70%;7月16日上涨0.29%;8月20日则是受美国经济前景预期悲观以及前期股市上涨过快引发回调的影响,最终下跌1.93%。由此可见,沪深300股指期货并未发生到期日效应。
亮点二 “炒新”成为“过去时”
在此之前,股指期货可能出现的“恶意炒新”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然而,这一现象并没有在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一新品种上出现。截至目前,股指期货开户总数达5.3万户,沪深300指数期货四大合约日均成交近28万手。市场在保持较好流动性的前提下,运行平稳。此间,股指期货运行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日内过度投机交易大幅减少,期指紧贴现货价格有序波动,这两大特征表明期指成熟度超过预期。
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成交量和持仓量比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目前,该比例已由上市初期的平均20倍大幅降至平均6倍左右,降幅约达70%左右。其中,11月9日的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与持仓量比值仅为4.16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该比值的大幅降低,意味着日内交易过度的情况得到遏制。
当然,衡量“过度投机”或者“炒新”现象的根本指标还是价格。事实证明,股指期货上市至今,期价紧贴沪深300指数波动。从基差拟合度来看,基差波动整体呈现出“逐步收窄、趋于稳定”的态势。作为绝对主力合约的当月合约,其成交量始终占市场总成交量的九成左右。当月合约的期现价差基本维持在-5~20点,基差波动幅度已经下降到0.5%之内。而且中秋假期和国庆长假也并未出现异常变化,这是国外成熟市场运行多年后才达到的水平。
亮点三 风险控制举措及时合理
风险控制是衍生品市场的永恒话题。历史经验表明,能否有效的控制风险,关系到衍生品市场的成败得失。除了已有的基本风险控制制度,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后,中金所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加强股指期货交易盘中监控,跟踪分析客户交易行为,及时发现盘中异动情况,并积极采取相关监管措施,持续开展适当性制度检查,力争将市场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5月19日,中金所对涉嫌违规的客户采取了限制开仓两周的措施。此举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引导投资者进行合规交易,维护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秩序而言收效显著,令日内过度投机交易得到遏制。6月份后,日内交易频率开始稳步下降。到8月31日收盘时,上述比例降至6.19倍。
此外,为进一步确保股指期货平稳运行,中金所未雨绸缪,于10月22日发布《期货异常交易监控指引(试行)》。《指引》是“关口前移”的一种尝试,即将监管关口由违规行为监管前移到异常交易行为监管。
由于期货市场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以及保证金(杠杆)交易等特点,其总体风险和监管难度显著高于证券市场,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尤其如此。如果采取事后监管的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有可能出现损害后果已经发生且难以补救的情况。而该《指引》设定的标准增强了异常交易行为监控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将监管“关口前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而非停留在口号层面,为股指期货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亮点四
机构投资者稳步入市
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股指期货实行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制定了较高的门槛,由此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避险渠道。鉴于此,机构投资者是否大举入市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话题。国际市场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介入股指期货交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沪深300股指期货在吸引机构投资者入市方面,也遵循了成熟市场的基本规律。一些券商积极“试水”,并收到良好的效果。5月13日,中金所受理并批准了首批套期保值编码以及相应的套保额度,机构投资者获准入场。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使得股指期货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完善。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中,不仅包括商品期货原有的存量客户、证券市场的成熟投资者、一般法人,券商,还将包含基金、QFII等超级机构投资者。
截至目前,共有近60个券商资产管理账户获批期指交易编码,国投瑞银、汇添富等基金专户初步试水股指期货。此举不仅有利于股指期货更好地发挥功能,也有助于维护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稳定。
事实上,首批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已从中尝到了“甜头”。上市券商半年报显示,其中,中信证券获得了1.2亿元的股指期货套保收益,有效地规避了股市下跌带来的风险;而招商证券在股指期货上投入了8000万元的保证金,成为上市券商中投入资金最多的券商。一些券商资产管理账户通过股指期货避险,成功回避了股市下跌的风险。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介入,机构套期保值和避险交易将成为未来股指期货主要交易方向,并对股票市场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