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宝盛董事会主席贝睿明:
绝对诚信
他终身效力一个公司,而他的公司不得不建立于诚信基础之上。如果不是他,多数亚洲人不会知道,在瑞士,有这样一家声名显赫的私人银行;如果不是他,这家传承百年的瑞士私人银行,也不曾想到,东方竟然是这样一个美妙的市场。他是谨慎的,谈及计划,他从来都说要“一步步”来;他又是骄傲的,他说,中国并没有真正的私人银行业务。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王颖
每次大型金融危机之后,往往伴有大型金融机构的陨落,以及新兴金融骄子的崛起。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金融危机期间,不少银行关闭了其私人银行业务分支,而瑞士宝盛私人银行(Julius Baer)则精简其他业务、专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且先后并购了三家瑞士私人银行及瑞银旗下的环球投资(GAM)、ING的瑞士业务部分等。
作为已传承四代、拥有长达120年运营历史的家族企业,瑞士宝盛集团对于家族财富传承、企业经营有着自身的独到见解。在瑞士宝盛集团董事会主席Raymond J. Baer(贝睿明)到访上海期间,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做首选的私人银行
在瑞士宝盛集团这个家族企业工作了20多年之后,贝睿明于2003年成为该集团董事会主席。履任之后,他旋即开始对集团发展策略进行改革和调整,将关注的目光从西方投向了东方。“亚洲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其增速将快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公司的发展必须与亚洲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更为接近。”贝睿明说。
贝睿明如此评论全球财富管理的演变:“过去,财富主要集中在几个财富中心。如今,新兴市场的增长将有助于提升全球的生活水平,并扩大财富的分配,而众多投资者将受惠于这个过程并变得更加富有。对瑞士宝盛集团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在未来,集团将致力于完善以客户为本的业务模式,拓展服务范畴,在加强全球业务覆盖力的同时,深化和扩大我们在亚洲的市场渗透力。”
在贝睿明心中还有个愿望,使得瑞士宝盛在亚洲成为被市场认知度最高的首选私人银行。“2003年,我们现金流还不是特别充分,我们也意识到瑞士宝盛的进一步成长需要更多业务收入来源。因此,我们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包括并购了三家瑞士私人银行及瑞银旗下的环球投资(GAM)等。随着并购进行,我们有能力向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张。”
瑞士宝盛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开展,亚洲市场将成为其计划中的第二个本土市场。其中,东南亚的地区总部设在新加坡,而北亚的地区总部则设于中国香港。瑞士宝盛集团同时还计划进一步加快发展其亚洲投资产品的能力,使之成为瑞士宝盛集团其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源泉。
家族财富传承秘笈
事实上,比贝睿明的故事更吸引记者的,则是他所在家族120年的发展史以及财富传承史。瑞士宝盛诞生至今,已经整整120周年。1890年,年轻的Julius Baer创立了瑞士宝盛。最初,公司主要从事商业融通等金融服务,由于瑞士位处欧洲中心,可以为北欧、南欧之间的贸易融通提供多项金融服务。创业初期,瑞士宝盛的规模也比较小,只有40名左右职员,主要从事商业融通、债券和外汇交易业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以及不希望家庭财富的流逝,欧洲各国一些富裕家庭陆续将家庭财富转移到中立国瑞士境内,以避免再次受战火摧残。这种状况,在欧洲大陆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数十年的发展,瑞士宝盛也不断壮大,银行员工数目也扩张了十倍、达到400余人,瑞士宝盛在国际社会也崭露头角,知名度日渐上升,在纽约、伦敦都设有办公室。“当时,很多欧洲人移民到美国去,我们也为他们提供服务,协助他们在美国管理财富。”贝睿明说。
中国有句谚语:富不过三代。而瑞士宝盛家族企业却已经历了四代人的传承。贝睿明则正是该家族企业的第四代继承人。
“瑞士宝盛本身就是家族财富传承了四代的企业,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对于家族财富传承的经验,分享给客户。”贝睿明说,家族财富传承需要具备很多要素,当然也有很多例子告诉我们,金钱是影响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比如,很多企业家在创业、或计划企业财富继承的时候,希望孩子直接胜任管理者的角色,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充当管理者,因此我们在建议企业选择继任人的时候,能够做出一种理性的选择。
那么,是否并应如何从子女当中选择家族企业的继任者呢?贝睿明认为,最好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在外面跌打滚爬。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以他们希望的成长方式去成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自由地选择他们希望的方式来成长。如果提到继任者问题的话,还是希望从职业经理人中选择,但是如果孩子希望加入家族企业,则可以从低做起,参与公平竞争。
贝睿明表示,继承问题确实有可能会影响家族关系。为此,贝睿明还建议应避免过早地让孩子接触金钱。孩子如果过早接触金钱,可能会丧失前进动力。只有在孩子意识到他们真正愿意从事某项事业的时候,家长或家族才应该向他们投资,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成长和磨炼。第二,在自己家族企业工作之前,孩子应该首先在其他行业、公司工作。孩子需要首先在外部进行磨炼,而不是在家族温室中成长。第三,如果家庭能够负担的话,还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到国外,接触更多的文化,增加视野开阔性。
私人与公开 矛盾与平衡
很多家族企业会选择不上市,做一个公众公司的好处和它的坏处一样多。家族企业有自己的一套经营方式,并不见得就会符合上市公司的规范,但他们也一样活得很好。不过,对于现代家族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打造得更为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他们骨子里是家族企业,而从外观看,已经是纯粹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架构下的企业。
1980年,瑞士宝盛银行集团上市,也成为瑞士首家上市的私人银行。20年之后,瑞士宝盛控股成为瑞士证券市场指数的成份股之一。作为一家私人银行,瑞士宝盛集团需要对客户资料、数据等隐私提供私密性保护。而同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瑞士宝盛也需要披露很多关于公司的数据。对此,贝睿明认为,对一家私人银行而言,上市的影响有利有弊,总体来说应该是以正面影响居多。
“客户希望我们具有一定透明度,包括我们的营运状况、财政开支、交易状态等。客户乐于看到我们是被监管的机构,这让我们的业务操作流程存在纪律性和自觉性。当然,我们非常注意保护客户的隐私,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这是重中之重。”贝睿明说。
随着不断兼并扩张,瑞士宝盛集团的业务范围扩展到欧洲、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如亚洲及拉丁美洲等。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临时,瑞士宝盛集团受惠于其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审慎的财务政策,并未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反而拥有更充裕的资本,并寻觅到再度扩张的良机。2009年9月底,瑞士宝盛将旗下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分拆上市,瑞士宝盛集团遂展现全新面貌。通过分拆,私人银行业务成为该集团的核心业务,并且更加能够充分发挥该业务的策略性发展潜能,进一步贯彻该集团专业的业务模式。
截至2010年6月底,瑞士宝盛的总客户资产为2550亿瑞郎,旗下管理的资产则为1660亿瑞郎,而一级资本充足比率则为22.8%,乃业内最高之一。瑞士宝盛集团股票在瑞士交易所上市,是瑞士市场指数(Swiss Market Index, SMI)的成份股之一。该指数由瑞士交易所20家规模最大及流通量最高的股票所组成。当前,瑞士宝盛在全球20多个国家、约40个城市雇用逾3 500名员工,其中包括苏黎世、杜拜、法兰克福、日内瓦、中国香港等地。
至诚至信方能双赢
“专心服务客户,专心做私人银行业务。”贝睿明如此描述瑞士宝盛在金融危机中能够屹立不倒、持续发展的原因。他说,金融服务业与机械制造业不同,服务业的基础是信任与尊重,每天需要与客户、员工打交道,需要尊重他们、用心交流,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
正如同瑞士宝盛的创办人Julius Baer世代相传的座右铭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信任及绝对的诚信基础上,方可缔造双赢局面。”
在投资服务方面,瑞士宝盛为私人银行客户配备了全面的专家团队,全天候为客户的投资决策提供建议。而除了金融投资建议之外,瑞士宝盛的客户经理也会向客户提供个人生活建议。比如,协助其他国家客户将孩子送至欧洲的寄宿学校,帮助安排周末度假活动,提供海外医疗服务等,客户经理就如同管家一样。
目前,众多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企业家、高管等也是瑞士宝盛私人银行的客户对象。“亚洲市场上有众多企业家,他们需要持续与其他国家接触。而在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充当他们的管家的角色。比如,他们去欧洲、美国出游,我们利用自己在当地的深厚关系,帮助他们选择当地最好的酒店。如果他们个人爱好红酒,我们则会向他们推荐最好的酒庄和葡萄园。如果他们喜欢古董车,我们会协助安排他们参观一些高级古董车博物馆。甚至如果客户想要在伦敦购房、在法国度假,我们都能为他们提供最上乘而细节的服务,甚至具体到如何做房贷,如何选择最优惠利率等。”
而经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私人银行客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贝睿明说,从全球范围而言,客户投资情绪都趋于保守。当前客户对于流动性强的现金、债券产品很青睐,亚洲投资者对于未来的看法也比以前相对保守。从广义上来讲,当前全球经济分为两端。一端是一个旧的、成熟的市场,它深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影响,经济复苏还在进行当中。另一端则是包括亚洲、拉美、东欧等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它们的国家债务比较轻、经济体充满活力。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他们需要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市场上进行投资。
贝睿明颇为看好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我们预计瑞士宝盛私人银行客户数,在未来3至5年内,在新兴市场客户数的增长将会是双位数,在成熟市场的增长则会是单位数。在未来3至5年亚洲的客户数占比将达到25%,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包括拉美、东欧等市场在内客户数占比将达到50%。我们对新兴市场的增长期望非常高,也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们业务增长的强劲来源。”
中国还没有私人银行业务
贝睿明先后来过中国内地6次,也经常到访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对于亚洲文化、商业环境并不陌生。“我们公司亚洲员工80%是本地人,每人平均拥有15至20年的银行工作经验,对于亚洲市场和业务非常熟悉和了解。”
对于瑞士宝盛在亚洲市场的业务发展,贝睿明表示,在亚洲市场发展需要一步步推进,并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常常自诩为精品的私人银行、是瑞士首屈一指私人银行集团,我们是只为一部分精英人群服务的银行,我们在中国也希望一步步去走,在中国的旅程也是刚刚开始”。
当前在中国内地市场,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已开始提供私人银行服务。贝睿明认为,瑞士宝盛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专心做一件事情、专心做私人银行业务”。当前,其他许多金融机构既有私人银行业务,也有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业务,而瑞士宝盛只做私人银行,且专心做好,这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
“我们不需要求大,而是专门服务高净值人群,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中国,我们计划在监管允许之后,成立代表办事处,从事调研工作,包括了解本地市场、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联系、做金融教育的论坛,以及加强与监管的沟通等。我们希望首先学习和了解中国市场。”
近五年,中国内地市场上私人银行业务开始逐步发展。从提升私人银行服务意识、到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再到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比如包括协助客户购车等琐碎小事。中外资私人银行在中国市场上正各显其能。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内地高净值人数的日渐增加。
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联合调研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判断,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达到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超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也接近万人。高净值人群共持有8.8万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元人民币。不过由于高净值人群多属于第一代创造财富的富豪,因此普遍对自己的投资水平非常自信,让银行打理财富的还属于少数。如果按照10%估算,那么,目前私人银行打理的资产总共为1万亿元左右。
“首先,对瑞士宝盛来说,我们最为理解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内地市场其实并不存在,对我们来说,我们正在等待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服务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的短期目标是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告诉这里的客户我们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是如何开展业务。”贝睿明说,中国市场还有待我们去了解、去耕耘,我们希望先进入这个市场,向监管机构学习,学习本地具体状况,并随着本地市场的开放逐步开展我们的业务,希望我们能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并使之成为我们逐步学习中国的桥梁。
他的人生,他的职业,都只有一个关键词: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