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专版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路演回放
  • 6:特别报道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广告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融资
  • 15:专版
  • 16:人物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5:产权信息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物价“表情”丰富 全民口念CPI
  • 对症下药是关键
  • 大学老师赴港“打酱油”
  •  
    2010年1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特别报道
    物价“表情”丰富 全民口念CPI
    对症下药是关键
    大学老师赴港“打酱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物价“表情”丰富 全民口念CPI
    2010-1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梁敏 ○编辑 刘玉凤

      

      “蛋涨油涨蔬菜涨,蒜涨豆涨老姜涨,只有工资没有涨!”回望2010,怎一个“涨”字了得!

      2010年让全民都知道了CPI,三个字母组合起来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俗称“物价”;2010年给全民普及了一术语:通胀。“通胀就是通通都涨价呗!”“通胀就是钞票发毛了,原来一块钱可以买四个肉包子,现在只能买一个肉包子”……每个人都能阐述一下对“通胀”的理解,并给你讲上一段与“通胀”有关的事。

      第四季度央行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1年来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11年”、“73.9%”两数据显示了什么?当前物价实在让人不“幸福”了!

      物价并非“点儿大”的事,都是关乎“幸福感”的大事。高物价“劫持”了大众幸福感,怎么办?怨天怨地怨政府?自然灾害频发、监管不力,这些的确是物价上涨的一部分原因,但明显不是本质原因。想要找回幸福感,那只能看清本质、对症下药。

      ⊙记者 梁敏 ○编辑 刘玉凤

      

      房价涨了,肉价涨了,油价涨了,电价涨了,燃气涨了,粮价涨了,菜价涨了,糖价涨了,蛋价涨了,棉花价涨了……一年来,“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豆你玩”等等一系列网络热词的出现,彰显了国人面对物价“赤裸裸”上涨势态所表现出来的戏谑、调侃与无奈。当然,面对农产品涨价,国人看法并非“一边倒”。几家欢喜几家忧,城镇居民紧皱眉,增收的果农心里则乐开了花。时至年尾,不妨总结一下,个个“涨”字背后的表情。

      

      表情一:感叹

      回顾2010年的物价,大家最多的“表情”似乎是感叹。

      今年2、3月份CPI开始从2009年底的负增长率反弹,到4月份时,CPI已经涨到2.8%,达到了18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这期间,大豆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曾出现过短期猛涨。从7月开始,农产品价格开始大面积上扬,当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6个城市中近70%食用农产品在涨价,以绿豆、大蒜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更突破了年内最高纪录。

      “大蒜从去年的2、3块涨到6块、8块一斤,绿豆从3、4块一斤涨到10块一斤,疯狂!”北京市民张阿姨对当时的价格仍记忆犹新。

      此后,CPI逐月攀升,从3.1%、3.3%、3.5%、3.6%、4.4%……直至11月CPI创出28个月新高的5.1%!国家发改委对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是海子最有名的一首诗,今年却成了众多上班族的QQ或MSN签名。

      百度数据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一组搜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物价搜索指数基本维持在日均10万次左右,比往年大幅增长,成为2010年民生领域的第一大搜索热门词。在TOP20关键词中,与“涨”相关的关键词占到了17个。其中,食品价格是最受网民关注的物价类别,关注占比高达74.64%。

      “涨”字备受关注,并且还催生了不少新名词,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风”“绵里藏针”等表达物价上涨的网络热词,到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打趣自嘲的背后不乏民生多艰之辛酸。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感叹,涨价不是问题,温和的物价上涨是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的,但关键是居民收入能否与物价保持同步增长,收入增幅能超过物价当然更好。

      

      表情二:纠结

      “别跟我提农产品涨价了,我刚为这事和人吵了一架……”,尽管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小康说起来时仍是一脸郁闷。前两天小康参加了一个朋友聚会,餐桌上大家纷纷抱怨,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在涨。一位在都市报负责接热线电话的朋友说,他经常接到市民来电,要求媒体呼吁政府管一管,不要让粮价菜价涨了。出身山东农村,至今父母亲戚仍是种地为生的小康突然发火了,直接对朋友吼起来了,“现在什么都涨价了,凭什么不让农产品涨价?”

      小康很愤懑,但市民的抱怨也不无理由。此轮物价上涨中,多数品种是农产品,而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一旦价格出现波动很容易被感受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我国CPI指标中,食品类占据着34%的比重,是占比最大的一项。可以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当前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力。

      然而,如果把农产品涨价放到整个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来看,物价普遍都在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比较合理。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农产品的整体上涨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力成本这几项加起来,年内就上涨了三四成。

      “我更认同这轮农产品的上涨是补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是“三农”问题专家,他带领的课题组常年到黑龙江、河南等粮食大省调研。他表示,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长期以来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与动辄数十倍涨幅的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近十年来的涨幅还不到1%。“现在的上涨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修正。资源因素和需求因素将决定农产品价格在长时期内是向上的趋势。”

      纠结:农产品的两头连着消费者与农民,怎样能在不明显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通胀物价上涨把“双刃剑”,怎样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郑风田表示,这一方面需要增加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民的直补,弥补生产成本增加带来的利益损失。此外,也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把炒作农产品的“游资”引上“正途”。

      

      表情三:期待

      “涨价”声声急,“调控”步步紧!回顾2010年,管理通胀预期一直是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

      7月份以来,物价涨势逐渐加快,明显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9月29日央行召开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此前一直强调的“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表述顺序发生了变化,“控通胀”被提到首位。10月20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截至目前,央行年内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2011年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百姓期待政府能拉住物价这匹脱缰野马的缰绳。政府也就物价过快上涨打出了“组合拳”。从7月开始,针对大蒜、绿豆这类农产品涨价现象,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严打囤积和投机炒作,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此后,“国四条”、“国十六条”相继出炉。运用一系列市场手段保证生产、增加供给、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同时动用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牟取暴利等炒作行为。

      调控措施的效果立马显现,大蒜、生姜等商品价格应声而落,农产品市场更趋理性,市场预期12月份CPI涨幅将从高点回落。

      可以说,2010年中国经受住了通胀的考验。但这个考验远没有结束,“温和通胀”时代才刚刚开始。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欧美量化宽松,全球流动性泛滥,2011年仍存在催生通胀的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这一轮物价上涨不是短期问题,可能是中长期问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在出席“2010年末通胀猜想”活动时也表示,2011年、2012年,甚至于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将会持续推动物价的上涨。明年物价将继续温和走高已经是市场共识。多位经济学家预期,明年CPI将在4.3%至4.6%之间。

      我们对通胀压力下2011年的政策取向也充满期待。其中,最为期待的应属收入分配改革。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十二五”加快经济方式转变,重点在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格局。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要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个“同步”也应该是有约束性指标的:一是“十二五”居民收入不低于8%;二是这个8%是实际增长,而不是名义增长;三是这个实际增长,是城乡居民的共同增长。

      收入分配改革因涉及面广,出台难度不言而喻,但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洪流之中,这也是必须要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