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创业板·中小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调查·市场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AIG喜获“赎身”贷款 股价飙升至两年新高
  • 以全人类的名义,停止争吵!
  • 保险股今年全面跑赢美股大盘
  • ■环球速递
  • 数据笑中带泪
    “通缩幽灵”成日本政府头号大敌
  • 证监会新模式打击违法违规
  •  
    2010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AIG喜获“赎身”贷款 股价飙升至两年新高
    以全人类的名义,停止争吵!
    保险股今年全面跑赢美股大盘
    ■环球速递
    数据笑中带泪
    “通缩幽灵”成日本政府头号大敌
    证监会新模式打击违法违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全人类的名义,停止争吵!
    2010-1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海外年终回眸

      2010年有两次“井喷”令人印象深刻,一次是水下——从4月20日开始的英国石油(BP)墨西哥湾钻井大爆炸并引发原油广泛泄漏,一次是地上——始于4月14日的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强烈喷发。

      长达一个多月,冰岛的火山灰云,让欧洲大陆的空中运输几乎陷入瘫痪,火山灰光顾的范围甚至远及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和美国。BP导演的漏油大戏更是持续了上百天,仅按照目前推测,事故造成的赔偿和经济损失就已超过400亿美元。

      而这些还都只是表象,在更广泛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层面,经济学家和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更新这两起“井喷”事故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带来的损失预测。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冰岛火山灰:美艳的“杀手”

      今年上半年欧洲流行这么一句网络语:冰岛人烧了我们的钱,还把灰给吹了回来。虽是玩笑话,道出的却是广大欧洲人民对冰岛火山灰的真实担忧和抱怨。

      早在今年3月,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就开始陆续喷发。由于没有冰雪干扰,熔岩喷涌的过程稳定而柔和,火山爆发造就的独特和瑰丽景观,一度吸引了日均过万的欧洲他国甚至是其他大洲的游客前来观赏。在前不久《时代周刊》评出的2010年年度最佳图片中,壮观的冰岛火山喷发图就高居榜首。

      不过,很快那些为美景所流连忘返的游客们就发现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正是他们不远万里前来观赏的火山灰,挡住了回家的路。别说从冰岛飞不走,就是打的到欧洲其他城市去,同样无法“逃”出欧洲。

      从4月14日开始,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的火山出现更加猛烈的喷发,强度为200年来罕见,从火山口源源不断喷出的火山烟尘在7000米以上高空形成火山灰云团,并向欧洲他国、俄罗斯甚至北美地区漂移。

      到5月中下旬,冰岛火山才出现停“火”迹象。而在此期间的一个多月里,欧洲大陆的空中交通大面积瘫痪。据粗略估计,期间仅欧洲就有10万次航班被取消,1000多万乘客出行受阻,每日经济损失高达2亿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火山灰事件的影响还远非看上去这么简单。航空、旅游业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当今世界,航空业的停运还波及了一系列产业和国家,比如汽车、手机等依赖关键零部件跨境供应的行业,另外,商业活动、体育赛事甚至是器官移植等各种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曾经一度,冰岛的火山灰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全球的经济。

      

      墨湾漏油:“灭顶”也救不了

      在美国在线词典服务商梅里厄姆-韦伯斯特公司最近发布的2010年“十大热词”中,“行动中止(Moratorium)”一词高居第三位。这都要归功于始于4月份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5月下旬,随着墨西哥湾漏油愈演愈烈且堵漏工作毫无进展,承受了巨大舆论压力的奥巴马不得已“自扇耳光”:重新叫停近海石油钻探和勘测。而在那之前仅仅不到两个月,白宫刚刚宣布取消近海开采禁令。奥巴马的出尔反尔,恰恰凸显了这次漏油事件给美国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带来的重大影响。

      为了堵上漏油,英国公司和政府采取了各种尝试,比如开启止喷阀、安放控油罩、设置吸油管以及挖减压井,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堵漏方法还有一个叫“灭顶法”,就是通过灌注泥浆混合物及其他材料堵塞漏油油井。不过,最终,包括灭顶法在内,这些种种努力都已失败告终。直到8月份,英国石油想出的“静灭法”才开始收到一些成效。

      这次持续了四个多月的漏油事故,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损失,也给全球敲响了生态警钟。据英国石油估计,仅该公司自身,漏油事件带来的支出可能要超过400亿美元。

      眼下,针对英国石油等公司的官司才刚刚开始,美政府本月刚刚宣布,对BP等9家相关公司提起诉讼,索赔要求上不封顶。

      漏油给美国多个州的旅游业和渔业带来沉重打击,并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为了让更多人放心重返海滨,奥巴马甚至动员全家老小到墨西哥湾“油泳”。奥巴马如此兴师动众,一方面是因为漏油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响实在太大,同时也是为了经济考虑。要知道,今年第二、第三季度正值美国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关键时期,奥巴马当然不希望因为漏油这样的突发事件影响了复苏的进程。

      

      全球气候谈判:没时间吵了

      如果仅从单个事件来看,火山灰和墨湾漏油似乎都还只是单个或几个国家的事。但如果放在最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类似看似独立的事件却足以引起全世界和人类的反思与警惕。

      世界气象组织今年发表的一份公报指出,“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极端天气事件”,其中“包括俄罗斯的高温和森林大火、巴基斯坦的水灾、中国的暴雨和泥石流灾害、格陵兰岛的冰川崩裂以及奥地利的干旱和火灾、美国东部的持续高温等”。而就在这个圣诞季,许多欧洲人仍在被没完没了的暴风雪阻断回家的路。

      而从经济层面来说,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等粮食出产大国频遭自然灾害,也帮助加剧了世界粮食和食品的供应压力,加大粮价上涨压力,在给各国带来通胀威胁的同时,也给全人类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考验。

      尽管科学界依然存在争议,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自身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对环境的过度破坏,是招致天灾日益频发的重要因素。最近的研究认为,欧洲近期的严寒与气候变暖有关。甚至于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也有科学家怀疑是缘于全球气候变暖,因为气温升高会引起冰河融化,进而释放地壳里被压抑的能量,引发剧烈的地质变化。美国国务院近年4月的一份研究指出,全球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所致,全球温度过去50年来一直持续升高,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其主要推手。

      好消息或许是,人类已经注意到了地球母亲发出的警告。在6月底的G20峰会上,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就被罕见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国元首在峰会宣言中一致表示,漏油事件让各国意识到,各国需要共同采取最佳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防止由近海勘探、开采以及运输引起的类似事故以及应对事故带来的后果。

      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一次会议还不足以达成一份有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前不久的坎昆气候会议虽然本身是一次过渡性的会议,但依然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

      不可否认,减排会带来经济增长方面的“阵痛”,在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在艰难复苏的“逆风”时期,各国推动减排缺乏足够强大的政治意愿或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也在情理之中。但气候变化不等人,2010年已成为“世上最热一年”,应该没有哪个国家希望类似这样的纪录继续被刷新。所以,停止争吵吧,以全人类的名义,为明年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作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