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创业板·中小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调查·市场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政府“红包”年末大派送
    120家上市公司笑纳31亿
  • 安全费用计提上调 煤企或挟高煤价转嫁成本
  • 安徽多家公司产品
    获高新技术认定
  • 青岛港
    今年吞吐量突破3.5亿吨
  • 全球排名“坐三望一” 华锐风电IPO路演获追捧
  • 中国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
    5年助推300家上市
  • 康美药业
    大股东全额认购配股
  • TCL8.5代线厂房提前封顶
    明年四季度量产
  • 国电电力参股环保企业
    改制设立股份制公司
  • 开价2.2亿 云南最大水泥企业20%国有股权挂牌
  •  
    2010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公司纵深
    政府“红包”年末大派送
    120家上市公司笑纳31亿
    安全费用计提上调 煤企或挟高煤价转嫁成本
    安徽多家公司产品
    获高新技术认定
    青岛港
    今年吞吐量突破3.5亿吨
    全球排名“坐三望一” 华锐风电IPO路演获追捧
    中国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
    5年助推300家上市
    康美药业
    大股东全额认购配股
    TCL8.5代线厂房提前封顶
    明年四季度量产
    国电电力参股环保企业
    改制设立股份制公司
    开价2.2亿 云南最大水泥企业20%国有股权挂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府“红包”年末大派送
    120家上市公司笑纳31亿
    2010-1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徐明徽 ○编辑 邱江

      适逢虎年的最后几个交易日,一大批上市公司发布了收到政府各类“红包”的公告,或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或扶持基金,数额从数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2月28日,今年四季度以来已有近120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贴或相关政策优惠资助,累计金额约为31亿元。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红包”更多体现为“锦上添花”,且集中于一批涉足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项目的公司。⊙记者 徐明徽 ○编辑 邱江

      新技术项目

      囊括近三成“红包”

      区别于往年的政府补助形式,在今年国家大力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对上市公司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或高新技术项目的支持资金成为年末政府“红包”的主力军。据统计,超过30家上市公司获得此类补助近8亿元。其中,华银电力、三安光电、郴电国际等多家上市公司获得的资金超过5000万元。

      三安光电12月24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收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相关补贴文件,同意拨付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2010年“科技三项”财政补贴资金8000万元。目前,公司已收到8000万元补贴款,将全部计入公司2010年度利润。就在此前一天,三安光电刚公告收到1.25亿“红包”,两天合计已超过2亿元。而公司去年净利润不过1.8亿,今年前三季为2.7亿。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晚间,公司再度披露,一子公司又获480万元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

      华银电力12月15日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收到《湖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公司可获得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9116万元。该项奖励资金已于近期到账,并将计入公司2010年损益。

      郴电国际此前也曾公告,公司“金太阳”工程获得中央和省政府6310万元补助资金。“金太阳”工程项目为郴州偏远地区无电户太阳能风光互补独立电源系统示范工程,计划总投资1.19亿元。

      另外,创业板中也有部分公司受到政府奖励,包括中青宝、华仁药业、乾照光电等11家公司。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国家的项目资助支持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上市奖励成为新型“红包”

      上市奖励应该是今年新出现的“红包”类型,这类“红包”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公司。据统计,10月份以来,包括吉峰农机、硅宝科技、宝德股份在内的多家创业板公司披露了获得上市奖励的信息。

      吉峰农机10月8日公告,公司收到成都市金融办、成都市财政局联合颁发的《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关于给予企业上市奖励的通知》,根据《成都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为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决定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为254.6万元。

      同月,硅宝科技也披露,公司收到351.19万元上市补贴和奖励。公司按要求对该上市奖励资金进行分派后,奖励金额占2009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4.96%。

      再看宝德股份,该公司12月初公告称,根据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证券市场发展的暂行办法》,决定对公司利用证券市场发展进行资助,资助资金共计279.60万元。公司已收到该笔专项资金,将对2010年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税收优惠为企业贴金

      此外,税收优惠也是政府为上市公司贴金的一种方式,但和以往相比,今年的税收“红包”明显不如往年。

      数据显示,今年的“税惠红包”以龙江交通为典型。公司11月公告已与当地政府签署税收优惠,自公司成立纳税开始,当地政府将按公司年缴纳税金(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提取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划拨给公司,政策优惠期为10年,其中第1-3年为100%;第4-7年为50%;第8-10年为30%。龙江交通表示,此项税收优惠政策将会降低公司2010年及未来十年的税赋。

      三钢闽光、沈阳机床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均受到类似税收优惠政策得照顾。三钢闽光称,公司收到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10月27日印发的《备案类减免税执行告知书》,告知公司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止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红包”仍是T族救命稻草

      和以往一样的是,T族仍是享受政府“红包”的主力之一。对于ST公司而言,年末的政府“红包”成了惯例——在经营难有起色的情况下,惟有依靠政府的“雪中送炭”才能扶正业绩,才能依然在资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日,已有*ST丹化、*ST南化、*ST金化、*ST德棉、*ST白猫等22家ST公司发布获得财政补助公告,其中*ST南化、*ST金化和*ST黑化收到的政府财政资助更是高达上亿元。

      *ST南化于11月份收到财政补贴3.3亿元,这应该是上市公司今年收到的最大的“红包”。该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亏损2.09亿,这个“红包”也许能使公司避免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尴尬。

      *ST金化则于12月份收到当地政府两笔补贴款项,合计1.65亿。该公司前三季度亏损8977万元。*ST黑化收到政府拨付的化肥生产补贴1.58亿元。此外,*ST德棉则在12月份连收3笔财政补贴,累计金额达7841万元。

      上述ST公司收到的补助形式或是各种各样,但目的却皆是保壳,当地政府可谓用心良苦。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质疑,靠政府补贴并不能带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政府的过度保护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