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创业板·中小板
  • 10:特别报道
  • 11:专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调查·市场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新规催生追加承诺
    创业板新军“加码”限售条款
  • 沃森生物全年业绩预增逾八成
  • 远东传动
    斥2.3亿超募资金扩产
  • 华中数控拟组建数控技术研究院
  • 启明星辰
    停牌筹划重大事项
  • 浙江迪安备战IPO 复星软银联手“助阵”
  • 董事长股份被冻
    绿大地规避高管减持风险
  • 路翔股份
    控股股东减持套现“补血”公司
  • 高校“分羹”创业板 “华中科大系”鹊起
  • 受益下游行业升级换代
    海立美达龙头地位稳固
  • 皖通科技
    三高管延长持股锁定期
  •  
    2010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创业板·中小板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创业板·中小板
    新规催生追加承诺
    创业板新军“加码”限售条款
    沃森生物全年业绩预增逾八成
    远东传动
    斥2.3亿超募资金扩产
    华中数控拟组建数控技术研究院
    启明星辰
    停牌筹划重大事项
    浙江迪安备战IPO 复星软银联手“助阵”
    董事长股份被冻
    绿大地规避高管减持风险
    路翔股份
    控股股东减持套现“补血”公司
    高校“分羹”创业板 “华中科大系”鹊起
    受益下游行业升级换代
    海立美达龙头地位稳固
    皖通科技
    三高管延长持股锁定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校“分羹”创业板 “华中科大系”鹊起
    2010-1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12月28日,武汉天喻信息的创业板IPO申请获通过;此前,华中数控刚于11月12日过会,而华工科技早已于2000年6月8日登陆深交所,三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大系”并非内地资本市场首个高校系。在此之前,清华系、北大系、交大系、复旦系等旗下各自均有4至6家上市公司。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实际控制人可追溯到高校的上市公司已达36家之多。

      但细查上述公司,大多于上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初上市,故此均为主板公司,而武汉天喻、华中数控均登陆创业板,这亦使得华中科大成为于创业板首个拥有上市公司的高校,成为国内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资本化的先行者。

      2008年,证监会甫一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教育部随即发布了《扶持高校控、参股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通知》。2009年12月11日,教育部又牵头举办高校企业创业板上市与私募股权融资研讨会。一时间,校办科技型企业登陆创业板成为高校与监管层之间的热议话题。

      高校企业登陆创业板的优势充分,这主要是基于国内最优秀的科研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均对于知名高校有较大倾斜的背景。但高校企业走进资本市场也有自己不可回避的劣势。

      记者查阅华中数控、武汉天喻的上市材料,可见监管层对于高校企业的审核主要关注两点,首先是“校企难分”现象所带来的经营独立性、技术独立性、人员独立性等问题;其次是企业历史沿革中的规范性,包括对科研人员的股权奖励等问题。

      如华中科大下设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中数控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且后者董事长兼任该中心主任。对此,在公司共计8份上市法律意见书中披露,证监会曾多次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与华科大进行技术合作的具体情况、核心技术人员的兼职等情况;补充论证公司技术、人员独立性,公司治理是否健全有效。

      又如1999年4月、2000年9月,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将总计800万元华中数控有限股份奖励给公司技术人员,监管层亦多次关注其奖励合法性。

      同样的情况在武汉天喻身上亦然。如公司董事长张新访系华科大机械学院信息与系统技术研究所所长,旗下10名核心技术人员中曾有6人在华科大任教;又如公司工会也曾享受过股权奖励,且一支未支付对价,直至上市前董事长张新访等5人自行筹款垫付,以解决问题。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若以近几年财报数据统计目前高校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其“暗淡”结果多与其头顶的名校“光环”不符——业绩停滞、机制僵化、治理存有痼疾、公司成为资本运作工具。

      此外,自中小板开出以来,也有两家公司高校系公司顺利登陆——中山大学的达安基因、中南大学的博云新材。另一方面,中小板、创业板上也有不少已私有化了的企业实际脱胎于校企,其高管层也多是“教授”背景,如尤洛卡等。

      这批中小科技型企业,无论是校企抑或曾是校企,其所处行业、科研水平、业绩情况目前都较一般公司独特、优异,相信一段时间内,在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下,将有更多科技型校企实现产业化、资本化。但上市后几年内,该类新兴公司会否重蹈曾经主板校企的“业绩陷阱”,仍是投资者必须长足考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