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专 版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调查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法律没有避风港
  • 在利益交锋中重构中国债权国地位
  • 同是高市盈率发行
    为何市场感受迥异
  • A股与中国宏观经济逆道而行
  • 从四大经济运行指标背离看明年经济难点
  • 如此辩解,更值得深究
  •  
    2010年12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法律没有避风港
    在利益交锋中重构中国债权国地位
    同是高市盈率发行
    为何市场感受迥异
    A股与中国宏观经济逆道而行
    从四大经济运行指标背离看明年经济难点
    如此辩解,更值得深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同是高市盈率发行
    为何市场感受迥异
    2010-12-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熊锦秋

      ⊙熊锦秋

      

      12月27日发行申购的新研股份发行市盈率确定为150.82倍,再次创下沪深股市IPO发行市盈率新高,再度引致市场惊诧和担忧。而在纽交所上市的优酷网尚未实现盈利,发行市盈率可谓无限高,A股市场投资者却瞅着眼馋。同是发行市盈率高企,为何投资者感受却大相径庭?笔者想在此谈些看法。

      首先,A股市场上市公司实行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企业若要到主板和中小板上市,需要满足较高的净利润等指标门槛。若要到创业板上市,净利润等门槛虽有所降低但仍有相当高度,尤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拟上市公司需要有一定成长性。有些发行人为满足这样的上市条件,通过财务处理或造假来达标,致使A股市场新股的成长性有一些因被承销商过度包装而虚假化了。另外,一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却可能因无法达标而被拒之门外。

      而美国股市实行注册制,市场实行的是宽进机制。比如,纽交所具有五种指标模式供企业选择,五套上市标准分别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套模式就具备上市资格。有的企业盈利状况比较好,它就会选择盈利上市标准;有的企业虽然不盈利,每年都亏损,但是规模比较大,便可以选择市值上市标准。比如优酷目前尚未盈利,所以就选择那套不包含盈利项目的指标模式。多套上市标准可确保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公司能满足上市标准,也会降低公司为上市达标而造假动机。

      其次,市场最具约束力的机制无疑是退市机制,可A股市场在此却存在偏颇或缺失,致使市场缺乏化解新股高价发行风险的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健全的退市机制,上市企业及其管理层便少了约束和压力,如此市场环境下,即使好公司进入市场也可能渐趋平庸。当前A股市场不仅主板、中小板退出机制的真正落实还遥遥无期,甚至一直让人期盼的创业板直接快速退市机制,也囿于种种顾虑或一些市场主体的利益羁绊而难产。买壳卖壳的盛行使得绩劣公司与绩优公司在股价上难以体现出来,某些绩劣公司及其管理层在现实中活得还相当安逸。

      如果市场机制完善,即使是治理不良的公司进入市场也必须学好,否则就将被扫地出门。据统计,在美国股市, 1997年高峰期共有8823家上市企业,到2008年时只有5401家了,上市公司一直在以比IPO快得多的速度从纳斯达克、纽交所及美国证券交易所中撤牌。比如纽交所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将被摘牌,若发生“股东数量达不到标准、股票交易量极度萎缩”等情况,也将终止上市。有了这些退市规定,上市公司自是不敢怠慢,只能努力开拓进取。优酷网、当当网等发行市盈率高企的公司,很难靠长期讲故事维持股价,如果业绩不能及时跟上,市场自会在股价或股票流动性上予以体现,从而可能触及退市标准,这样的无形压力将促使公司“不用扬鞭自奋蹄” ,市场由此形成化解高市盈率发行风险的内在动力机制。

      当前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越来越离谱,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若逐渐往深处究根探源,则是当前股市各方面机制的不健全在新股发行价格上的集中爆发。当前股市机制不少环节都掉链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渐趋丧失,在此基础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化发行。解决之道,唯有全面而又系统地完善整个市场机制。有人建议,在制度相当完善之前,与其让新股敞开价格发行,还不如直接规定发行市盈率上限来得公平。有人担心新股发行价过低将导致二级市场上市首日暴涨,笔者认为这纯属多虑。若发行价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也将大幅减少,由此上市公司也会缺少高送转的“底气”,二级市场价格不是相应也会降低么?再说,在目前投资者利润率普遍偏低的大环境下,即使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未必就有多高。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