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
  • 外汇局发新规 降低做市竞争准入门槛
  • 央企上缴红利范围、比例“双扩容”
  • 闲置土地整治年底“收网” 国土部公布首批囤地名单
  • 25家外国机构可在
    境内开展金融信息服务
  • 深交所修订中小板保荐工作指引
  •  
    2010年12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
    外汇局发新规 降低做市竞争准入门槛
    央企上缴红利范围、比例“双扩容”
    闲置土地整治年底“收网” 国土部公布首批囤地名单
    25家外国机构可在
    境内开展金融信息服务
    深交所修订中小板保荐工作指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
    2010-1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吴庆
      □作者 吴庆
      作者系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明年“稳健”货币政策很可能只是轻微紧缩,即明年M2和人民币新增贷款目标规模的调整幅度估计不会太大,通胀将可能贯穿明年全年甚至长期化,资产价格也面临上涨风险。

      按照目前国内的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上涨趋势,预计通胀将可能贯穿明年全年。在此背景下,特别是在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下,央行将如何确定明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及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的目标,这个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在笔者看来,即将开始的“稳健”货币政策很可能只是轻微紧缩。这是因为,从中央政府提出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CPI涨幅4%左右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等预期目标来看,明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新增贷款目标规模的调整幅度估计不会太大。基于这样的政策面预测,明年GDP增幅很可能仍然会显著高于8%,CPI指数也有可能高于4%,这为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奠定了流动性基础。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货币供应量长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发生通胀的次数和幅度仍然有限,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货币之谜”。在过去10多年中,货币供应量增速比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几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惯例,但预期中的通胀却迟迟没有来临。由此,导致我们逐渐放松了对通胀的警觉,恰恰如果此时发生通胀才可能诱发出乎意料的破坏力。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货币之谜”?笔者认为,“市场化说”最具竞争力。因为,过去10多年来,离不开货币的市场力量逐渐取代了不需要货币的非市场力量,成为配置经济资源的主角,这是引领中国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这种转变也导致了中国经济对货币需求的快速增长。

      如果这一解释比较接近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形,那么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为,如果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是太高或仍然处于快速市场化进程中,那么中央银行就应该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多的货币供给。反之,如果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或已经没有快速市场化的潜力,那么中央银行就应该适当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以避免通胀上升压力。

      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在最近几年里已有所降低。一方面,10多年前开始的那轮市场化进程即使没有结束也已接近尾声,使得市场化速度自然减慢;另一方面,下一轮市场化进程尚未启动,因为体制转变是每一轮快速市场化启动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们在这个方面遇到了不小阻力。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走上市场化道路,是因为当时旧的体制已经难以为继,所以不得不尝试新的模式。尽管如今经济增长(短期)似乎不成问题,但市场化仍然缺少动力,短期内市场化速度不可能加快。正因为如此,货币供应量维持高增长才成为一个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资产价格上涨早已显示货币超发的信号,但这个信号却被忽略了。诚然,资产价格上涨,总能从基本面影响中找到解释,如房价上涨可以被解释为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快速城市化或土地稀缺的结果等。但在解释资产价格重估时,货币超发却总是被忽略。

      根据笔者的早先观察,紧缩性货币政策从降低广义货币供应量开始传递到降低CPI指数,在中国有将近两年的时滞。因此,即便现在连续动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也不能撼动明年的通胀水平。但鉴于明年甚至更远,如果“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意味着紧缩”,那就意味着通胀在2011年之后还可能会持续。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通胀长期化恐怕是一个严重问题。

      有人在通胀中受损,也有人在通胀中获益。但是,能够从通胀中获益的群体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在通胀中通常仍然是受损的群体。让通胀把人群分成受益和受损两组已经有失公平,也会增大社会风险。其实,早在2009年二季度就可以预测到这一轮通胀来临,只是多数人直到2010年10月才恍然看到。这样,出乎意料的通胀达到了刺激经济的效果。不过,通胀不可能反复地“出人意料”。因为,公众预期到的通胀,不仅达不到刺激经济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通胀失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