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理性看待成交额
|
⊙记者 叶苗 ○编辑 杨晓坤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再次刷新年度成交纪录,首次突破了300万亿大关,中国期市在“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通胀预期加大、市场波动较大、行业拓展迅速,都成为国内期市成交大幅增长的原因。但专家表示,国内期市通行多年的成交额指标需要理性看待,由于保证金交易的特点,杠杆效应放大了成交金额,成交额参照意义并不大,未来需要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市场深度建设上。
国内期货成交破300万亿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3133049200手,累计成交金额为308665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22%和136.51%。
在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中,上海期货交易所2010年累计成交额为1234794.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01%和67.41%;郑州商品交易所2010年累计成交额为617913.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36%和223.37%;大连商品交易所2010年累计成交额为41705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和10.79%;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4—12月累计成交量为91266446手,累计成交额为816885.37亿元。
从100万量级直接跨入300万量级,2010年中国期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专家表示,国内期市的成交上升,最本质的原因来自于通胀的大背景。尤其是在去年10月之后,商品期货的成交出现了井喷。流动性充裕的大格局下,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资金的流动,形成了市场交易的繁荣局面。
其次,去年全球市场波动较大,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衍生品交易都极为活跃,各国期货市场均有大幅度的成交增长,衍生品活跃成为2010年的全球主题。因此中国期市活跃也很正常。
另外,由于金融期货的推出,期货行业加快了拓展的步伐,期货公司在市场开拓上的力度前所未有,也推动了中国期市的发展。
专家呼吁理性看待成交额
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节节攀升,在说明市场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投资者的误解。专业人士指出,衡量股指期货交易情况的重要指标,是以手为单位的成交量,而由于保证金交易的特点,杠杆效应放大了成交金额,因此成交金额参照意义并不大。
东证期货高级顾问方世圣表示,根据国际惯例,期货成交统计口径以交易量手的方式出现,全球各大衍生品交易所排名也以此为依据,成交金额不计入排名。“用成交额来衡量市场情况,是我国在商品期货发展早期沿袭的做法,其实意义不大了。”
更需要看的是,衍生品交易杠杆特征,考虑到保证金的实际水平,成交金额“虚胖”成分较浓。“跟股票市场真金白银的成交额相比,期货市场的成交额并不高。”业内人士表示,
以股指期货为例,按照沪深300股指期货3200点*300元/点=96万元计算,每手股指期货的成交金额便是合约价值96万元。然而,按照18%的保证金计算,投资者实际交易时,发生的成交金额仅为17.28万元,大大低于96万元的合约价值。
“从市场的深度去看这个市场,更为重要,”方世圣表示,市场不该用成交量和成交额来评判,只要这个市场中有套保者、套利者、长线者、短线者合理构成,交易目的和交易手段丰富,市场才能健康。为此,培育交易策略丰富的机构投资者、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是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