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婧妤 石贝贝
○编辑 艾家静
最后一天“闪电”扩编,合资券商在2010年的添丁步伐明显加速。
记者1月7日获悉,由摩根大通与第一创业证券合资组建的“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获得证监会的设立批复;同一天,摩根士丹利从中金公司“功成身退”之后与华鑫证券闪婚,双方合资组建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也拿到了设立批复。
至此,我国合资券商队伍“闪电”扩编至10家。加上去年11月9日获得设立批复的,由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国联证券合资组建的“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我国新设合资券商数量达到3家,2010年也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新设合资券商数量最多的一年。
新获批成立的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仍由内资券商控股,外资投行参股比例达到三分之一的上限,仅获准从事中国国内的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前者总部设在北京,后者注册地为上海。
据悉,第一创业将在新成立的合资证券公司中占67%的股份,其余33%股份将由摩根大通持有。
“合资证券公司的建立是摩根大通在中国90年发展历史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为摩根大通在中国资本市场谋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度琪明表示。
与摩根大通管理者的心情相似,诸多外资券商对中国市场的“向往之情”由来已久,近年来具备实力的国际投行大多采取选择本土中小券商“联姻”的方式进军A股投行业务。
截至去年底,我国获批设立(包括已设立及未设立)的合资券商已有10家,分别为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财富里昂(元华欧国际)、海际大和、瑞信方正、中德证券、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华鑫。
业内分析,看重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是外资投行迫切在中国内地设立合资券商的重要原因。去年中外合资券商身影也不断在首发、增发项目中闪现。去年瑞信方正拿下了交通银行、兴业银行配股项目,以及上海电气增发项目;中德证券则拿下了汉王科技、启明星辰、格林美、同德化工等首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引入外资股东扩大竞争优势的同时,本土券商也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小步快走”。
证监会数据显示,长江证券、银河证券分别于去年10月、11月获批设立香港子公司,当年国泰君安香港公司登陆香港主板市场,国元证券宣布启动香港公司上市进程,另外光大证券、中投证券、长江证券等券商也在申报在港设立子公司。
资深从业者分析,目前“国际化”议题已摆上不少本土券商决策者的桌面,把香港市场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跳板已成普遍共识。“由于内地券商创新业务远不及发达市场,分步骤实现‘走出去’战略更实际也更平稳,预计未来国内证券行业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的步子都会迈得更大。”
一“入”一“出”——证券行业国际化视野的拓展无疑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的另一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