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中企赴美借壳备受质疑 背后做空基金“魅影”浮现
  • 新年伊始三家中企掀海外收购热潮
  •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提示性公告
  • 美国罗仕证券董事长:
    媒体抨击海外借壳 做空基金“暗自窃喜”
  •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配股提示性公告
  •  
    2011年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中企赴美借壳备受质疑 背后做空基金“魅影”浮现
    新年伊始三家中企掀海外收购热潮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提示性公告
    美国罗仕证券董事长:
    媒体抨击海外借壳 做空基金“暗自窃喜”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配股提示性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罗仕证券董事长:
    媒体抨击海外借壳 做空基金“暗自窃喜”
    2011-0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郭成林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针对中国企业在美国借壳上市引发诸多质疑这一现象,上海证券报近日专访了来沪访问的罗仕证券董事长拜伦·罗仕。他的分析与市场流行观点迥然不同,这折射出该现象似乎并非那么黑白分明。

      上海证券报:去年底以来,在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引起市场广泛争议,市场传闻美国证监会(SEC)正对此进行严查,你如何看这一现象?

      拜伦·罗仕:截至目前,我们没有收到SEC全面调查中国企业反向并购问题的正式通知。但据我们了解,SEC此前确曾对几家问题公司发出过非正式征询函。

      必须一提的是,近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存在不少误读的地方,如认为中国企业到美国做反向并购就是为了躲避审查、造假上市。但事实上这些企业同样需要经SEC审查,只是较IPO而言阶段不同。

      关键的问题在于做反向并购的中介机构一般资质较差,且通过层层外包,其尽职调查报告质量也参差不齐,日后引发许多法律结构与财务数据方面的信披问题。但这并不能理解为蓄意造假去美国“圈钱”,否则现在也不会有很多公司提出私有化、退市的申请。

      我认为,那些全盘否定中国企业借壳上市的报道,某种程度上服务了美国做空基金的利益。目前,有确凿证据证实财务欺诈的企业只占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很小一部分,负面消息却导致了整个板块估值水平大幅下挫、振荡。那些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企业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后,对不少基金来讲,现在购买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比在中国做PE投资都要便宜,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如凯雷基金曾买入CAGC艾瑞泰克,CV Starr史带基金买入CCME高速频道。据我们了解,还有不少PE基金正在和上市公司讨论私有化。

      上海证券报:目前共有多少中国企业在美上市?

      拜伦·罗仕:我们的统计有642家,包括在粉单上市(OTCBB)的公司,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市值极小,约2500万美元以下,实际不具备投资价值。

      另外,目前出现争议最多的是通过粉单上市和SPAC(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反向并购上市的公司。

      上海证券报:你刚才提及做空基金,他们如何在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身上获利?

      拜伦·罗仕:2010年的一个特点是做空基金、律师和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协同作战”。通常是基金先做空,然后相关人士或机构大量发布做空报告,引起股价大跌,律师跟进集体诉讼,造成股价继续下挫。

      同时,美国主流财经媒体也对中国企业做出全面否定,间接造成小部分问题公司的造假丑闻影响到整个板块。今天很多优质的上市中国企业股价异常低迷。

      上海证券报: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目前估值水平如何?

      拜伦·罗仕:以我们持续跟踪的70多家中国企业来看,以2010年业绩折算静态PE均指为8.8倍,2011年PE均指为7.8倍。

      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历来给予中国TMT、新能源等行业极高的估值,若剔出则余下企业的估值更低。

      上海证券报:目前,有不少在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提出私有化计划,据你了解,目前有类似意愿的企业大概有多少?他们寻求退市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拜伦·罗仕:目前市场上公开的有哈尔滨泰富电气、傅氏国际等几家。估值过低和媒体对反并公司的持续负面报道是其谋求退市的最主要原因。

      举例来看,基于我们对傅氏国际、哈尔滨泰富电气2011年的盈利预测,前者动态PE是6.2倍,远低于于上海上市的联创光电的20.3倍;后者是5.6倍,远低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自动化集团的17.2倍。

      此外,我们估计退市后这批企业会寻求在香港甚至内地再次上市。其中锦州的万得汽车最值得关注,他们公开表示,计划将子公司锦州汉拿电机分拆至深圳上市,这是美国市场上前无古人的首例。

      目前该公司股价为7.23美元,我们预计其2011年每股收益为1.3元,动态PE仅5.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