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汇丰: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通胀压力如芒在背
  • 江苏银行股权受让频繁
  • 封基折价率再度大幅收窄
  • 基民不满业绩“用脚投票”
    “袖珍基金”大规模现身
  • “净资本管理办法”生威 信托公司急谋转型
  • 企业债券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行业地区分布更加广泛
  •  
    2011年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汇丰: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通胀压力如芒在背
    江苏银行股权受让频繁
    封基折价率再度大幅收窄
    基民不满业绩“用脚投票”
    “袖珍基金”大规模现身
    “净资本管理办法”生威 信托公司急谋转型
    企业债券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行业地区分布更加广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民不满业绩“用脚投票”
    “袖珍基金”大规模现身
    2011-0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史丽 资料图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随着基金业“存量”竞争加剧,部分小基金公司旗下业绩较差的基金遭遇基民“用脚投票”,份额一再缩水,规模不足2亿份的“袖珍”基金成批出现,超过100只。业内人士预期,随着基金公司圈地运动越演越烈,未来“袖珍基金”大规模现身或成常态。

      

      “袖珍基金”过百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共计102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份,部分基金甚至触及“清盘线”。

      其中,股票方向投资基金中,36只基金份额不足2亿份,包含15只股票型基金和21只混合型基金,份额最小的一只股票型基金仅0.53亿份,最小的一只混合型基金份额仅0.52亿份。

      此外,虽然QDII基金在2010年大幅扩容,但多数QDII基金依然不得不面对基民的“冷遇”。21只QDII基金中,9只份额缩水至2亿份,其中4只份额不足1亿份,份额最小的一只QDII基金仅为0.68亿份。

      相比于股票型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的债券型基金在4季度再度成为赎回“重灾区”,“迷你”基金大规模现身。具体来看,44只债券型基金份额“缩水”至2亿份之下,其中,25只债券型基金份额不足1亿份。此外,13只货币型基金缩水至2亿份之下,其中6只货币型基金份额不足1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除QDII基金外,上述“袖珍”基金几乎全部隶属于中小基金公司旗下。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业绩在2010年的震荡市中表现亮眼,但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业绩表现依然难以令投资者满意。

      

      批量“迷你”或成常态

      过去三年,虽然新基金发行不断提速,但基金整体份额和规模增长却出现停滞。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基金发行基本是弥补老基金规模和份额的流失,而未来基金公司“跑马圈地”无疑会越演越烈,“迷你”基金批量出现或将成为常态。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如果仅统计2007年底前成立的基金,2010年底的基金份额较07年底缩水4100亿元,将近18%。而08年到10年成立的超过300只基金合计募集规模约7700亿元,到10年底的存量规模为5600亿元。

      此外,从2010年发行数量超过5只的9家基金公司来看,其中6家基金公司规模缩水、2家基金公司份额缩水,在国金证券看来,“基金产品的发行成本与规模、份额增长的不匹配使得基金公司不得不思考如何提高发行效率和保持原有份额的稳定。”

      据记者了解,基金公司2011年新基金发行规划中,发行5只以上基金已是大基金公司的保底数字,甚至有基金公司喊出发行10只以上的计划。业内甚至预期今年或有200只新基金面世。

      对此,国联安总经理许小松认为,“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拥挤的渠道,引发的是越来越高的成本,越来越紧缺的人才,这是一个现实,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在IPO文化背后是基金公司对规模的渴求。”许小松坦言,规模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从这个角度看,基金行业崇尚“规模论”也是常理所在。但“规模就像细沙,你抓得越紧,它越想从指缝中溜走。”

      在许小松看来,未来需要跳出规模怪圈,IPO文化也终有淡化的一天。未来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业绩与产品上,特别是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