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观点·专栏
  • 6:产经新闻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市场·机构
  • A6:市场·动向
  • A7:市场·资金
  • A8:市场·观察
  • A9:市场·期货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巴罗佐:
    别吵了,赶快定
  • 今年首个扶持产业花落软件与集成电路
  • 今日关注
  • 重庆房产税锁定存量和增量高档房
  • 高价消费股大跳水 基金调仓惹的祸?
  • 胡锦涛1月18日至21日访美
  • 李克强:“十二五”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  
    2011年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巴罗佐:
    别吵了,赶快定
    今年首个扶持产业花落软件与集成电路
    今日关注
    重庆房产税锁定存量和增量高档房
    高价消费股大跳水 基金调仓惹的祸?
    胡锦涛1月18日至21日访美
    李克强:“十二五”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价消费股大跳水 基金调仓惹的祸?
    2011-0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安仲文

      ⊙记者 安仲文

      

      被很多基金公司看好的消费股,近期出现大幅下挫。是基金在获取超额收益后,开始调仓转战低估值的周期股,还是基金希望这些估值已高的消费股,估值回到合理水平?市场疑云重重。

      洋河股份自本周一跌停开始,股价已连续三个交易日走跌。自2010年11月23日以来,股价跌幅已超过28%。还有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一大批消费类股票,都遭遇了与洋河股份同样的境遇。

      在去年,消费股被基金青睐有加,特别是下半年还出现了消费主题基金的发行高潮,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金元比联消费主题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消费领航基金、招商上证消费80ETF基金等纷纷进入市场。这令投资者更坚信消费股将有强势表现。

      消费股也不负众望。洋河股份去年曾出现高达97%的涨幅,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旗下基金大量持有,其中广发策略优选、广发大盘基金合计持有洋河股份336万股。

      华夏、大成重仓的白马消费股东阿阿胶去年涨幅也高达95%。而涉及日常生产用品领域的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上海家化等在去年表现均较为强势。

      如今,对持有消费股的投资者而言,这些都是过眼云烟,消费股已成这次调整的重灾区。

      这次消费股下跌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基金调仓还是调估值?

      “市场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南方基金研究总监史博昨日告诉记者,消费股从长线机会看问题不大,但关键是前期涨幅非常大,而且很多基金在这一块配置的资金过多,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出现了相当多的低估值品种。

      博时新兴成长基金经理刘彦春昨日认为,结构性行情仍将主导今年的A股市场,消费和创新仍然需要重点关注,但投资品行业同样存在机会。这或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继消费股后,基金重新关注周期股的机会。

      “消费股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机构资金也需要一些新的品种。”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认为,上半年低估值的周期股可能存在一波行情,而下半年消费品或能成为获取投资收益的主要品种。

      冀洪涛的观点似乎是目前基金经理的普遍看法。

      金鹰基金投资总监杨绍基表示,由于市场估值在底部,如果2011年的通胀得以控制,政策放松,周期股会先于消费股出现机会,消费股投资更看重下半年。

      显然,基金经理正努力将资金从上涨后的消费股中抽离出来,并调仓到周期类品种。国投瑞银基金投资副总监徐炜哲强调2011年上半年的投资要着重在板块配置上。“相对于估值稍高的消费股,更青睐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 徐炜哲如此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