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观点·专栏
  • 6:产经新闻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市场·机构
  • A6:市场·动向
  • A7:市场·资金
  • A8:市场·观察
  • A9:市场·期货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获批 葛洲坝有望娶“富婆”
  • 国网欲做电动汽车“电池运营商”
  • “十二五”力推能源装备国产化
    扶持政策渐趋明朗
  •  
    2011年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能源前沿
    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获批 葛洲坝有望娶“富婆”
    国网欲做电动汽车“电池运营商”
    “十二五”力推能源装备国产化
    扶持政策渐趋明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二五”力推能源装备国产化
    扶持政策渐趋明朗
    2011-0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编辑 衡道庆 王晓华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衡道庆 王晓华

      

      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能源装备的设计技术水平在“十一五”期间有了长足进步,先后成功研制了12000米石油钻机、千万吨炼油成套装置、百万吨乙烯成套装置关键设备、百万吨级PTA成套装置关键设备、大型石化通用设备等。

      随着“十二五”正式开局,中国又对能源装备产业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上周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将努力把能源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能源装备的方向是从陆地向深水发展,从非智能向智能化发展,而国产化仍然是一条主线。

      

      从陆地走向深水:海工装备前景凸显

      深水是世界油气的接替区。全球深水区潜在石油储量高达1000亿桶,辽阔的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而海洋工程装备则是深海开采石油的基础。随着中国的陆地石油日渐匮乏、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国家未来势必加大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这对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无疑是一场盛宴。

      但“十一五”前期,我国只具备300米以内水深油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仅属世界第二、第三代的水平。

      去年11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工程,实现主体机械完工,预计今年将会执行南海油气的勘探任务,由此将结束我国海洋油气勘探作业仅局限于近海的历史。

      此外,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32万吨超级油轮、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船,也堪称“十一五”海洋油气装备国产化的杰作。

      “目前,国家已确定把海工装备列入‘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程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等。而海工装备同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赵志明对本报记者说。

      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近日也表示,“‘十二五’期间,预计中海油将投资8000亿—1万亿元,绝大部分将投在海上。”

      在海工装备制造业中,中银国际分析师许民乐认为,中集集团子公司烟台莱佛士是国内主要钻采平台生产商,而振华重工在完成对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设计商F&G公司收购后,公司海洋工程设计能力大大提升,海洋工程业务将成为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智能化:高端能源装备的基石

      和深水化齐头并进的则是能源装备的智能化。在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两大细分领域同时被写入文件。

      “‘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建成31个千万吨级炼厂,30个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这些项目除了采用过去的一些专用设备和石化设备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智能化。”赵志明表示,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炼化装置的智能化,而中国在这方面才起步。

      据他介绍,所谓智能化就是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例如,一座炼厂几百台设备中任何一台设备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发生变化,都能很快通过传感器输送到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不仅显示结果,而且会自动调整,由此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此外,赵志明透露,“十二五”期间在钻井设备领域将要实现“连续管钻井”的国产化突破,其中也涉及智能设备。“目前,这种连续管的制造已经没问题了,关键是管子中还要加入智能化的组件,不仅可以远程控制,而且可以自动导向,哪里有油就向哪里钻井。”

      未来,智能装备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成为其他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石,为航空装备、卫星、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等高精尖领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高科技生产控制设备,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据工信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按照初步设想,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国产化:能源装备升级的终极标靶

      无论深水化还是智能化,能源装备在“十二五”期间的一个总要求还是要提升国产化比重。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炼油装置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化工装备国产化率也达到80%以上,一大批关键和核心设备摆脱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我国独立自主发展现代石化工业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持。

      而最近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则提出,依托国家重大工程,推进能源重大装备自主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落实首台能源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政策,加大对装备自主化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能源装备产业的规划引导。

      “目前在深水领域,中外差距还很大,用国内深水设备的还很少。可以说,深水领域仍是海外设备巨头的天下。而这些海外巨头现在都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如3月22日协会要在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就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2个国家的代表团,带来一流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和装备,目的都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赵志明透露。

      他同时表示,此次会议期间还将举行“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与深水及智能设备相关的话题也是论坛各方探讨的核心内容。

      为此,他建议国家从政策上对能源装备国产化提供更大的扶持力度,“我们已在给‘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做规划建议时提出来了,预计这份规划今年将出台,届时,相关扶持政策也会趋于明朗。”赵志明说。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的一位专家则表示,“十二五”期间,在“十一五”的研制攻关基础上,能源化工装备国产化的重点应放在研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举上,瞄准高端,以促进石化产业转型提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

      资料显示,到去年为止,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年工业总产值约5000亿元。其中通用设备约2000亿元,石化专用设备约1800亿元,石油钻采运输设备约800亿-900亿元,自动化仪表控制设备约300亿-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