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天气灾害添乱 全球拉响通胀红色警报
  • 农产品供应前景不乐观
  • 洪灾波及多个资源品 镍价借机大涨
  • 罗杰斯:
    人民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货币之一
  • 人民币升值
    有望催生股市交易性机会
  • 以升值缓解通胀压力非长久之计
  •  
    2011年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天气灾害添乱 全球拉响通胀红色警报
    农产品供应前景不乐观
    洪灾波及多个资源品 镍价借机大涨
    罗杰斯:
    人民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货币之一
    人民币升值
    有望催生股市交易性机会
    以升值缓解通胀压力非长久之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天气灾害添乱 全球拉响通胀红色警报
    2011-01-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受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近期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和通胀升温势头明显

      近期全球各地不断冒头的天气灾害,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日趋显现的通胀压力火上浇油。天灾频发,令矿产、农作物和肉类等的生产和运输严重受阻,相关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政策和人为因素也在助涨各种商品的价格,比如美欧日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等。

      分析人士指出,天气灾害等引发的食品、资源价格大涨,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巨大的调控压力。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天灾:一半是洪水,一半是火焰

      截至13日,肆虐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洪水仍未见有明显退潮的迹象。当天,昆州首府、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市一度迎来了高达4.5米的洪峰。总体来看,昆士兰州有四分之三的地区受灾。

      在南美的巴西里约热内卢,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11日晚开始不期而至。截至12日,洪水已造成至少264人死亡。大雨使里约州的三个城市进入公共灾难状态,水、电、交通和通信全部中断。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天当地还有降雨,灾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与巴西相邻的阿根廷则是另一番景象。极度干旱和酷热的天气,近期持续影响圣达菲等粮食生产大省,威胁到当地大豆和玉米等关键作物的播种和收成。

      在亚洲的韩国,口蹄疫、禽流感疫情近日迅速蔓延,导致肉类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政府本周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稳定物价的一揽子措施。

      由于澳大利亚和巴西、阿根廷等国是全球主要的资源和粮食出产国,这些地区遭遇的严重自然灾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国际市场相关商品的供应和价格。比如,昆士兰州的供应中断近期就持续推高国际煤炭产品以及钢材的价格,在主要依赖澳洲炼钢煤供应的印度,塔塔等钢铁生产企业本周已在酝酿提价。

      

      人为因素:印钞机+输油管关闭

      另一个受天气影响较明显的是农产品和粮食产品。联合国粮农组织上周公布,其编制的一项覆盖55种食品的商品价格指数上个月再创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两年前粮食危机时的水平。

      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大幅下调全球粮食产量预期,这也刺激芝加哥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周三飙升至两年半新高。考虑到旱情的影响,报告下调了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的产量预期。而澳洲的严重洪灾,则促使美国农业部将澳洲小麦产量预期下调了2%。

      美国每年1月发布的粮食产量预期报告是全球关注度最高的报告之一,分析师认为,最新报告进一步表明,全球粮食供应正接近具有危险性的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然灾害,近期各类食品、能源等各类商品涨价还有一个重要诱因是人为因素。其中,最典型的当数西方央行持续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世界银行12日发布报告指出,欧美采取的超低利率政策,正导致国际资本持续大量涌入部分中等收入国家。世行警告说,尽管资本涌入对这些经济体的增长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管理,巨量资本流入也会加重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风险。

      人为因素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另一例证来自油价。上周末开始,美国阿拉斯加的一条关键输油管因为泄漏被迫关闭,影响到美国石油产能的12%。受此刺激,纽约油价周一开始连续逆势大涨,从87美元一路飙至周四盘中的92美元。

      

      通胀:打击的或是股市人气

      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增长势头更好的新兴经济体本来就面临日益明显的通胀压力,而近期食品、资源等价格的大幅上涨,更进一步凸显了这些国家遏制通胀的迫切性。

      在本周初的国际清算银行例会上,来自全球各国的央行首脑们一致对新兴经济体日益加大的通胀压力提出了警示。会议强调,各国无比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通胀失控。在不少国家,食品通胀的因素近期表现得尤其突出。在印度、巴西和中国等国家,食品通胀已高达两位数,印度去年12月的食品通胀高达18%。

      作为遏制通胀的手段之一,过去一个半月以来,全球已有中国、巴西、韩国、泰国、秘鲁、匈牙利等多个经济体上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业界预计,更多的加息举措可能在近期陆续出台。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尽管势头较猛,但新一轮的粮食价格上涨和通胀升温可能不会像两年前那样给实体经济带来破坏性杀伤。不过,对于股市人气的打击却不容小觑。

      瑞银的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本周指出,当前新兴经济体集中凸显的通胀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食品价格的上涨不可能严重冲击新兴经济体今年的增长前景。当前并没有出现类似2008年粮食危机时能源和肥料价格暴涨的情况,也没有看到大量囤积食品的情形。

      但是,安德森也指出,食品涨价等因素导致的通胀率高企和政治社会后果,会对相关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因为投资人会愈加担心由此引发的过度政策紧缩和其他负面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