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颖 ○编辑 衡道庆
自2010年7月以来,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步入上行通道。外盘的走强,亦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商品价格走势,导致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为此,有人提出扩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来缓解通胀。不过,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用人民币升值来缓解通胀压力并非长久之计。
东亚期货分析师冯凯认为,人民币升值的确能够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影响,中国是许多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铜和大豆)的主要消费国,在国际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若中国购买力增强,就可能以同等金额的人民币买到更多进口商品。
“但是,人民币升值也会给中国的出口行业带来较大冲击,而且中国本轮通胀压力主要是由天量信贷投放造成的,输入型通胀的特征并不明显,因而通过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抑制通胀的策略是不可取的,也充满不确定性。”冯凯表示。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输入型通胀亦难避免。如果要防范,短期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但人民币升值也有弊端,可能导致国外热钱流入速度加快,进一步推高国内资产价格。长远之计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同时采取措施适当收缩流动性。”上海中期分析师见惊雷告诉记者。
光大期货分析师曾超也表示,“以升值方式缓解通胀压力效果不会太明显。”
东兴期货分析师张郡凌分析称,对于进口依存度高的商品品种,比如大豆、棉花、白糖、铜、棕榈油等,由于现在外盘进口价格高于国内,容易引发输入型通胀。而锌、铝、螺纹钢、玉米、小麦、燃料油等,主要产销都在国内,外盘影响较小,一般不容易造成输入型通胀。
“人民币升值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冲击较大。人民币升值虽然对抑制通胀有不错的效果,但是会以伤害经济增长为代价,可能会造成经济硬着陆。从长远来看,为应对输入型通胀压力,国家应该鼓励农产品的种植,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加产量,保证供给。”张郡凌表示。
见惊雷则认为,大宗商品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因为大牛市一般是全产业链共同上涨,世界各国共同上涨,而目前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步状态,在中国大宗商品不跟进上涨的情况下,国外大宗商品的上涨也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