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发言人系列报道
  • 温和的力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
  • 太极高手 工信部发言人朱宏任
  •  
    2011年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发言人系列报道
    温和的力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
    太极高手 工信部发言人朱宏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温和的力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
    2011-0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编辑 王颖

      “谦和”、“温和可亲”、“文质彬彬”,这是认识他的人众口如一的评价,但没有人能否认,这种“温柔”饱含锐气。作为一种特质,“温柔”似乎也成了他的一种利器,含着缜密的思维、机智的回答、坚定的态度。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王颖

      

      坐落于长安街南侧的商务部,在夜色下坐看门前霓虹闪耀、车水马龙。青灰的大楼里一束束灯光映衬着一个个未归的身影。

      7楼的一盏灯光,是属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的。在2010年岁末的一个傍晚,姚坚在8小时工作和加班之间的“中场休息”时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温柔而不失锐气

      “谦和”、“温和可亲”、“文质彬彬”,这是认识姚坚的人众口如一的评价,但没有人能否认,这种“温柔”饱含锐气。

      作为一种特质,“温柔”似乎也成了姚坚的一种利器,含着缜密的思维、机智的回答、坚定的态度。

      大部制改革后的商务部被定位为“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同于国内大部分偏“内务”的部委,也不同于外交部纯粹“外务”的工作,商务部需内外融通的特质增加了其新闻工作的复杂性。

      “我们的角色是处在对内对外的一个结合点上,既要让外国人听得懂,又要让国人能够理解。”姚坚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着这并不简单的工作。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要有不同的语言和侧重。对国内普通百姓,商务部宣传更多的是扩大消费政策、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流通环节等问题;在出口方面,则是进一步延伸国内企业的价值链条,为贸易摩擦的应对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外发声,是商务部新闻宣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尽可能用国际社会理解的语言宣传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国外大量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之下,舆论引导远不是简单的宣传。面对众多尖锐、敏感问题,宣传人士需要懂业务、熟背景、讲策略。

      姚坚其人,正有如此素养。当温柔与锐气相遇,就当比磐石与蒲苇一体,柔中带刚,让每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温和而机敏的言辞中“化险为夷”。

      每月一度的例行发布会和不定期的专题发布会,商务部数量之多在部委中名列前茅。每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发布会,姚坚尽可能解答所有记者的问题,让记者们问到无所可问。公开和透明让外界少了不解和揣测,多了了解与理解,这也让商务部成为部委中口碑较佳的一个。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发布会的背后是数倍于两个小时的努力。姚坚带领着他的新闻团队做着大量的积累、筹备工作。

      新闻发言人不是传声筒,他需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观点提炼,“虽然都备有文字口径,但我不仅要了解口径,还要了解事件相关的背景、政策、故事以及宣传的目标等。”

      

      声誉管理与理念传播

      商务部,素来不乏热点。

      贸易摩擦、稀土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外资政策、平抑物价这些热点话题毫无例外地成为每一次新闻发布会记者追逐的热点。

      稀土出口配额,一个从年初炒到年底的话题。考虑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相关部委拉开了稀土开采、加工、出口的序幕,这让长期依赖中国低价稀土、大搞稀土储备的国外企业“着急上火”。

      当代社会,经贸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涉外场合不断传来质疑的声音。对稀土问题的回应,迫在眉睫。

      记者注意到,在一年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言必问稀土政策。直到12月年度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终于放弃继续“纠缠”这个问题。

      在会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他,“怎么你不问稀土了?”他说,反正也问不出来什么,一年来每次回答听着都不一样,但实质内容差不多。

      这就是姚坚的策略,从不回避、不推托,每一次重在传递理念。对于稀土问题,姚坚告诉记者他应对的思路是:“第一,明确中国的稀土问题是节能环保的要求;第二,我们在生产、冶炼、出口所采取的措施是符合国际规范的;第三,希望国际社会与我们开展技术合作;最后就是其他国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姚坚最大的爱好是“学习”,这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2010年暑期,姚坚曾赴英国参加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培训,对现代传播与声誉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要求他的新闻团队树立声誉管理意识,加强商务部公共关系建设。

      这是姚坚的新闻理念。作为新闻发言人,姚坚始终把政府部门的声誉维护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目标。他说,很多问题不在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重点是用我们的理念去引导受众,树立好商务部的形象。

      

      13小时工作制

      我们眼中的姚坚,主要是作为新闻发言人出现在每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而这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从台前到幕后的转身构成了他的另一面。

      对于姚坚的职务,更准确的描述是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所以他更多的工作是办公厅的内部管理和政务运转。

      “陈德铭部长特别强调‘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服务大局’,所以我的大部分精力还是在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来实现这个目标。” 姚坚说。

      办公厅负责文电、会务、督办、机要、档案、政务值班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保密、信访、新闻发布、政务公开、应急管理、联系特派员办事处等工作,负责协调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编辑发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如果说办公厅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枚微小的螺丝钉,这些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零件却串联起了一个庞大机器的钢筋铁骨,让其有条不紊的运转。

      “事无巨细”似乎是对这一工作最典型的描述。庞杂纷繁的事务让作为主任的姚坚虽无须事必躬亲,但忙碌让“朝8晚9”成为姚坚的标准工作节奏。

      商务部门外的武警对记者说,这里5点下班,但不少人回家很晚,有时候半夜两三点还有灯亮着。

      而姚坚正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即便接受记者采访,也是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傍晚6点多,暂时放下手头工作的姚坚和记者在一个会议室里谈起了他日常的工作。

      这个会议室也是姚坚和业务司局探讨工作的地方。“一般在新闻发布会前三天左右,就在这个会议室,我和业务司局的同事坐下来讨论,最近有什么热点问题,怎样对外表述。”他说。

      

      闲暇不离办公楼

      一天24小时,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商务部大楼里,就连休闲也采取“就近原则”。

      当被问及工作之余有什么休闲,姚坚说,有时候,傍晚会去部里的健身房做做运动,有时候会看看部里放的电影,休闲也大抵围绕便利工作而进行。

      谈到电影,对新鲜出炉的娱乐话题,他保持着如同对新闻热点一样的高度关注。

      他饶有兴致地说,看了最近新上映的《赵氏孤儿》,很喜欢之前怀旧的《山楂树之恋》,“《让子弹飞》部里也放过了,但我那天正好有事,没有看到,以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去看。接下来等着看《非诚勿扰2》。”

      周末的空余时间,姚坚则留给了攻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很巧的是,他和新闻处的一位同事成了同学。工作后在国内国外继续深造学习,在商务部蔚然成风。

      清华自动化系本科、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这一路走来,让他兼具理工科出身的逻辑缜密、管理学下的经济专业和法学的熟悉规则,也为其成为一位优秀的新闻发言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少人眼中,商务部相对很多部委而言更“open”,按姚坚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和理念下成长起来的,也知道对外开放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回顾过去30年,姚坚说,对外开放毫无疑问是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巨大推动力,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到2001年加入WTO,期间包括和东盟“10+1”FTA谈判,回头想想,如果没有这些重要时刻的关键决策,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都不可以想象。

      今年就是“入世”十周年,怎样重温改革开放的伟大理念,推进进一步扩大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强大动力;如何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消费、促进进口、支持企业“走出去”,让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这是全社会要思考的,是商务部要考虑的,也是姚坚正在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