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矿价创6个月新高 钢价无量上涨
  • 财政部正核实
    地方政府上报的债务数据
  • 工信部正研究“携号转网”配套政策
  • 产经动态
  • 纺织工业今年“很差钱”
    龙头公司有望借势兼并
  • 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6%
  • 去年国企效益创新高同比增长37.9%
  •  
    2011年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产经新闻
    矿价创6个月新高 钢价无量上涨
    财政部正核实
    地方政府上报的债务数据
    工信部正研究“携号转网”配套政策
    产经动态
    纺织工业今年“很差钱”
    龙头公司有望借势兼并
    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6%
    去年国企效益创新高同比增长37.9%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去年国企效益创新高同比增长37.9%
    2011-0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牡霞 ○编辑 阮奇

      去年国企效益创新高

      同比增长37.9%

      ⊙记者 张牡霞 ○编辑 阮奇

      

      财政部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国企累计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国企主要效益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营业总收入、实现利润和上交税费三大指标都比“十五”末期实现翻番。

      数据显示,2010年,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3253.7亿元,同比增长31.1%,这一指标增幅在去年4月份达到46%的高点后,已经连续8个月放缓。与2009年“前低后高”相对应,2010年国企利润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从1-2月的88.9%,到全年的37.9%,国企利润增幅放缓了51%。

      国企效益指标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十分吻合,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为11.9%,二季度下降到11.1%,三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0.6%,全年GDP增速预计在10%左右。

      盈利水平方面,2010年1-12月,国企成本费用总额为285291.6亿元,同比增长30.1%。销售利润率为6.6%,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比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

      行业方面,从同比情况看,主要行业实现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化工、电子、有色、交通等行业增长超过1倍。从环比情况看,12月比11月实现利润呈现不同程度增长的行业有施工房地产、机械、钢铁、电子、电力等; 12月比11月实现利润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的行业有邮电通信、烟草工业、汽车、石油、石化等。

      对于国企来说,“十一五”已经完美收官,但“十二五”仍将面临较大挑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有可能面对一些新的、严峻的约束条件。

      从国际环境来看,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国际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真正复苏还很艰难,加之目前还没有出现足以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创新,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市场环境将是偏紧的。

      从国内环境来看,邵宁指出,经过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之后,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和现有产业层次上的投资回报机会已经大大减少,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余地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