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放贷冲动犹存 部分银行1月额度用尽
  • 普华永道:去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超30%
  • 股指期货
    成保本基金发展新方向
  • 国海证券: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溢价将收缩
  • 市场动态
  • 外资行备战
    境外直投人民币试点
  •  
    2011年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放贷冲动犹存 部分银行1月额度用尽
    普华永道:去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超30%
    股指期货
    成保本基金发展新方向
    国海证券: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溢价将收缩
    市场动态
    外资行备战
    境外直投人民币试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海证券: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溢价将收缩
    2011-0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常阳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常阳 ○编辑 朱绍勇

      

      国海证券近日发布一季度策略报告指出,一季度仍然属于央行的政策密集期,历史上政策密集期证券市场往往以调整为主,调整的具体形式将表现为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溢价的收缩。

      国海证券认为,自2010年四季度开始,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已经发生变化,主要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2010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密集推出,但是考虑到央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中介目标尚未达成,因此今年一季度仍然属于央行的政策密集期,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上调的可能,汇率也存在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据国海证券分析,历史上政策密集期证券市场往往以调整为主,趋势性向下。因此在流动性收缩的大背景下,一季度证券市场也将以调整为主,调整的具体形式将表现为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溢价的收缩。考虑到流动性收缩下,以周期性行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沪深300相关上市公司估值难以上行,因此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回归将成为一季度市场调整的主要特征。按照三阶段DDM的估值分析模型,当前中小板和创业板2011年的动态市盈率仅处于合理水平,这意味着当前的估值水平抹杀了2011年中小市值股票获得绝对收益的可能,流动性收缩下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回归是必然。

      国海证券预测,本次市场调整的格局有望类似于2010年4-6月的市场调整格局,只不过大盘蓝筹的估值低位导致大盘股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但是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仍然将是估值溢价的收缩和再扩张。

      按照国海证券的测算,按照新增7万亿并均衡投放的假设,4月份M2增速为15.6%,央行对于M2增速的目标(16%)基本达到,显著的流动性收缩阶段将告一段落。

      国海证券认为,二三季度有望反弹回升,一季度是布局和买入的良好时机。2011年消费及新兴产业的投资模式将从去年的政策导向转变为业绩推动。国海证券看好两类新兴行业的潜在“高成长”:一是关注行业演进的路径已经成熟,行业规模有望快速增长的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包括光伏产业、高端消费产业、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二是关注业务已经成熟,竞争力相对明显,未来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行业增长新空间的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包括化工新材料、工业机器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