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大比例分红加持续减仓
    基金“不恋战”急于锁定收益
  • 温和回调
    无碍升势
  • 两市基金普跌
  • 沪指盘中失守2700点
  • 农产品多数上涨
  • 放量大跌3.68%
  • 瑞银:今年A股将震荡向上
  • 恒指高开低走
  • 高送转个股弱市“哑火”
    机构见利好忙出货
  • 交易所国债再现“地量”
  •  
    2011年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大比例分红加持续减仓
    基金“不恋战”急于锁定收益
    温和回调
    无碍升势
    两市基金普跌
    沪指盘中失守2700点
    农产品多数上涨
    放量大跌3.68%
    瑞银:今年A股将震荡向上
    恒指高开低走
    高送转个股弱市“哑火”
    机构见利好忙出货
    交易所国债再现“地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瑞银:今年A股将震荡向上
    2011-0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瑞银证券首席证券策略师陈李17日在第十一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对媒体表示,2011年A股将全年市场震荡,但指数在年底会比年初有15%-20%的上涨。2011年年初,市场比较活跃,短期内周期股机会较大;建议关注地产行业,年初有相对收益,全年有1-2次超额收益的机会;在2011年长期看好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和消费板块。

      陈李称,为中国经济寻找动力源泉,是A股市场2010年的历史使命,也是2011年、2012年的历史使命。新动力主要来自科技、消费、传统和资源等领域;而除非投资、地产和金融等传统动力领域能够附加新动力,否则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可能只是阶段性机会。

      “2010年主导市场的是估值变化。而展望2011年,我们认为,在复杂经济形势下,政策导致流动性预期变化,进而导致估值波动,引发市场震荡。”陈李说,由于市场已经包含较多负面预期,2012年可能是个投资上行周期的开始,2011年年底的流动性预期估计好于目前,所以估值水平年底或比年初要高。概而言之,2011年全年A股震荡,年底或比年初指数略高15%-20%。

      在资产配置方面,陈李表示,短期看好周期股,从估值修复和再库存来看,周期股有15%-20%的超额收益,其中15%的超额收益已在12月实现。地产以及地产股的超额表现、以及海外大宗商品表现是周期股上行的风险。2011年全年看好的行业包括地产、TMT和消费,其中,在地产行业没有更多新政策出台前,地产价格、销量可能会回暖,而TMT行业未来应用可能集中于联网电视、超轻薄电脑和平板电脑、WIFI和其他连接标准、以及4G技术等,而消费则要注重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受益于通胀领域、以及2011年消费类子行业渠道下沉,即,消费类销售网络扁平化、纵深化、从一二线到三四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