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特别报道
  • 13:专版
  • 15: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苹果“魔术师”健康告急 市场忧虑拖累科技股
  • 美联储高官:不排除年内加息可能
  • 环球速递
  • 温家宝:
    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调控(上接封一)
  • 经济模型
    难成失业病解药
  • 中国国家形象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  
    2011年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苹果“魔术师”健康告急 市场忧虑拖累科技股
    美联储高官:不排除年内加息可能
    环球速递
    温家宝:
    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调控(上接封一)
    经济模型
    难成失业病解药
    中国国家形象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模型
    难成失业病解药
    2011-0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综合报道

      ⊙本报综合报道

      

      为了创造就业,美国总统奥巴马看似使出了浑身解数,非但在一些经济季度报告中频繁使用“努力创造或拯救就业”之类的措辞,如今又打算推行美联储极为认可的经济模型,试图说服民众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无限。

      根据这一经济模型,2008年末和2009年收购规模1.7万亿美元的国债、机构债和房贷担保债券,再加上目前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这些措施最终将为民间增加约300万个就业岗位。美联储副主席詹妮特·耶伦提出了上述预测,依据的是一个名为FRB/US的宏观经济模型。

      有了这样一个能创造就业的强大模型,那些处于失业状态或者临时屈就目前工作的人理应会感到庆幸。既然有经济模型可以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的失业率应该很快出现显著改善。然而,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最新的调查却显示,在美国仍有46.8%的公民表示“很难”找到工作,只是略微低于2009年最高峰时的49.4%。

      究其原因,不妨来看看历史。同样的经济模型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未能预期到那些在超低利率期间核发的房贷,可能偿还不了,最终导致大型金融机构濒于破产。同样的模型也无法彻底了解那些新奇金融衍生品会在市场上如何表现,当然也没有预测出房屋市场和信用泡沫膨胀,会导致数百万人失业,即使有了财政刺激政策,失业率还是接近10%的高位。

      决策者竟然如此一厢情愿,坚持着一些无法验证的东西。也许计量经济学家会说,误差范围太大,几乎什么结果都可能有。但是,现有的经济模型显然难以达到完美,特别是当经济处于换挡阶段时,分析师很难作出正确预估。并且由于经济模型一般是按过去的统计来预测未来,它无法预测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也就不难理解。

      换句话说,如果当前的经济局势与历史状况并不一致,即统计学者所谓的样本外预测,经济模式便会出错。举例来说,当经济处于正常的景气循环时,在特定月份根据人口及增长率来预估房屋及汽车销售数据的难度较低,但在脱离深度衰退特别是由金融危机引爆的衰退之际,消费者信心起伏不定及信贷供给减少等难以预估的因素,可能会使得消费形态受到扭曲。

      也许分析师无法精准分辨经济走向,是因为他们的工具已经不合时宜。问题在于,这几年来经济专家甚至是决策机构越来越依赖自己所信奉的那套经济模型,并信誓旦旦地让民众对这些模型所能达到的效果信以为真,现实世界的问题却被孤单地摆在一边少人问津。

      如果美联储真有兴趣和社会大众好好沟通,那么决策者应当把各种天马行空的经济模型留给“神仙”,开始说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认真地想一想到底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而非靠着那些不靠谱的经济模型来给大家描述不现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