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特别报道
  • 13:专版
  • 15: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美元本位是全球失衡根源
  • 中美经济竞合:战略博弈与全球责任
  • “劳务派遣”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不能模糊
  • 地下钱庄已成富豪资产“出逃”捷径
  • 准备金上调,股市就下跌?
  • 粮食供应的巴拿马运河
  •  
    2011年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美元本位是全球失衡根源
    中美经济竞合:战略博弈与全球责任
    “劳务派遣”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不能模糊
    地下钱庄已成富豪资产“出逃”捷径
    准备金上调,股市就下跌?
    粮食供应的巴拿马运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准备金上调,股市就下跌?
    2011-0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陈宁远

      

      在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的“峰值”下,股市将如何演变,委实很难分析。因为20年来,从未遇见过这么高的保证金率。虽然1984年中国开始实施法定存款保证金时,曾对储蓄存款收缴40%的保证金。但当时中国并无资本市场。

      由此看来,周一沪深股市的急跌,似在情理之中。问题是后市到底会怎么运行,现在仍莫衷一是。因为即使货币工具被运用到极致,究竟会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波动,实难估计,尤其难以建立有此就有彼的关系。

      央行此时将保证金率上调到极端的位置,目的很明确:控制流动性,进而遏制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势头。只是何时会收到效果,我们不知道。通常,通过提高存款保证金率,的确会降低货币乘数,提升加息预期,从而控制货币总量和提高资金成本。但资金成本提高了,流动性受到了影响,资产价格便会起反应,股市大跌就是比较常见的反应之一。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资产价格的波动不与货币紧缩政策要达到的目的同步,也很常见。并非货币政策紧缩了,资产价格就一定下跌。即使按照经典教科书的说法,货币政策的效果总是累计的,也不一定会在较长时间内达成预期目的。

      因为无论是即时反应也好,还是累计效果也好,同属资产价格性质的地产市场,根本就没有下跌。按照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手段,为了遏制地产价格的上涨势头,除了央行的货币紧缩之外,中央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更为严厉的宏观行政手段在调控地产。可资产价格波动的诡异似乎总是事与愿违,股市稍有风吹草动就跌跌不休,而地产价格却始终还在涨。

      国家统计局前天发布报告说,去年12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6.4%。环比连续4个月上涨。不仅房价没有跌下去,地产投资和销售的热情好像也没有随着货币紧缩和行政干预而衰减。

      再看统计数据,去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比上年增长33.2%,其中12月5570亿,增长12.0%。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25万亿,增长18.3%。房地产市场不缺钱的劲头,与所有干预的政策要达至的目的完全相反,不仅没有马上反应,连经典教科书的累计效应也都没有产生。

      在沪深股市20年的历史上,但凡新股屡破发行价,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低于25倍(目前平均市盈率只有15.5倍),但凡A、H股大面积股价倒挂(银行股几乎全面倒挂),市场投资人一般都会视作底部已出现,会认为已是价值洼地,那应该就是投资股市的时候了。

      但就是这么条分缕析,依然没有足够的历史实例和数据可以佐证,周一的大跌将是本轮最后一跌,会是保证金率调整的效果。即使不与地产价格波动相比,仅就股市而言,伴随近年的存款保证金率下调和上升,A股都是涨跌互现的。不仅发布消息当日,即便从累计效果看也是如此。

      2007年10月13日之前,也就沪指6124.04点之前,存款保证金率共上调了8次,但A股毫无所动一路上行。而之后2007年又上调了2次(11月10日和12月8日),但到11月10日A股已开始下跌,幅度达15%。累计到12月8日再次上调,A股却开始了反弹行情,持续了一个月之久。接着,两市真改变了趋势,虽然期间央行一直在上调存款保证金率(共5次,除了2月春节长假,几乎每月一次),但股市一路下挫的理由,显然也不是货币政策的累计效果,而是美国次贷危机。但依然诡异的是,期间中国的地产市场连跌的样子都没有,而在央行停止调整货币工具后,开始了疯狂地上涨,并且一直持续涨到现在,平均价格屡创新高。

      而同期沪深股市的自由落体之势,延续到2008年9月中旬。但那时A股已落到了1664点,估值水平比现在还低。虽然接下来央行开始下调存款保证金率,2008年下调了四次,其中第一次还是不对称下调,只对中小金融机构下调。在这个过程之中,股市持续在低位徘徊。

      2009年,央行几乎没有动货币工具,沪深股市走出了一个前扬后抑,从1800多点涨到3400多点,近乎90%的幅度领先全球——不过即使到2010年也再无新高出现,始终在历史最高的半山腰止步,这无论保证金率是变化的,还是不变化的。

      在这样的大牛、大熊以及牛皮市里,提高存款保证金率而吸收流动性也好,降低存款保证金率释放流动性也罢,政策出台的当日效果无法归纳,长期的效应也没有规律。想从中寻找投资的法宝,委实比较难。不能不承认,人为的手段都是对资产价格波动的一厢情愿而已。

      笔者这样说,只是想表明,作为宏观调控的最优方案,人类面对经济波动所能做的较为理性的选择,却依然不是股市投资的可靠依据。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