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 0 1 0年市场风云变幻,华夏基金保持了持续领先的盈利能力,业绩整体表现良好。联合证券统计表明,将所有基金公司管理的股票基金(除指数基金和QDII)净值增长率加权平均,结果显示:2008年单年度华夏基金名列第一,2007-2009年三年期排名中,华夏基金名列第二。当业界纷纷揣测华夏基金业绩因何能长盛不衰,笔者深入华夏基金投研团队内部,采访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位基金经理,以期发现华夏基金优秀业绩的内在驱动因素。
华夏基金投资副总监程海泳:
70%的业绩贡献来自研究团队
初见程海泳,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像个勤奋的学生,谦和的态度,完全不是印象中基金经理天之骄子的形象。因为赶时间接受采访,额头上还渗出些微汗珠,采访之后还安排了一个会议,日程紧凑而忙碌。
程海泳已在华夏基金投资部门工作了8年,从社保基金到公募基金,从国内A股到海外市场,他对投资的理解是深入而多维度的。我们与他探讨华夏基金业绩长盛不衰的内在驱动因素时,程海泳首先提到的是团队。
华夏基金拥有一支超过150人、优秀且稳定的投资研究团队,是业内最大的投研团队之一。大家都知道王亚伟有名,其实华夏基金还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反映在投资业绩上也不是一枝独秀,如2010年全市场股票及混合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排名前10强华夏基金有3只,前20强华夏基金有4只;同时华夏基金绝大部分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都获得了晨星5星、4星的评级。
从人员稳定性角度来讲,王亚伟从1998年至今一直担任基金经理,是A股从业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机构投资总监郭树强,从1999年至今担任基金经理年限已有13年。华夏基金基金经理平均从业经验是12年,担任基金经理都在6、7年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投研团队变动率很低,2008年以前华夏基金人员变动率年均低于5%,在研究团队扩编、人员调整、新成立公司、基金经理公转私等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投研人员变动率也仅在10%左右。这样的数字,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在境外成熟市场都是非常低的。
内部研究要深入、独立
华夏基金是最早提出“研究创造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公司。按照有效市场理论,在强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中国的A股市场目前还是弱有效市场,基本面分析就有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
那么要做什么样的基本面研究呢?
程海泳谈道,第一,基本面研究要深入,如果只是泛泛研究,对投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难以把握公司的本质。第二,有独立的内部研究,不依赖外部研究。因为卖方的外部研究成果对所有客户是同一时间发布的,很快就变成市场共识,难以创造超额收益。只有依靠内部的独立研究成果,才有可能领先于同行,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第三,华夏基金更多注重对公司本质的研究,不会热衷于打听消息,而是踏踏实实认真做好基本面的研究。
在2010年的熊市背景下,程海泳管理的华夏复兴基金创造了超过15%的收益。他认为个人的业绩有70%以上来自于内部投研团队创造的投研成果。随着团队的扩大、水平的提升,这个比例还在继续提高。在基金管理中,他更多地参考内部团队提供的研究报告,充分与内部研究员交流,结合内部研究员的投资逻辑、基础数据等形成自己的投资判断,从结果看自己就是内部研究成果的受益人。
高质量的交互式平台
投研团队文化也非常重要。华夏基金的投研团队倡导“共识、共享、共担”的文化。共识主要指共同的理念;共享主要指分享知识信息,也分享成功的喜悦;共担主要指共同承担责任,投资难免有失误,这时不应互相指责,而需要共同去面对、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诚团结。
说到投研平台,程海泳显得异常自豪,“从人数上,华夏基金投研团队是中国基金业规模最大的,从质量上来说,华夏基金也很有信心,我认为它也是业内最优秀的其中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近两千只股票,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研究所有的股票。在海量信息的时代,肯定要依靠分工和合作,在同一平台上,大家把信息提供出来,通过不断讨论甚至是争论,大家共同加强对讨论对象的认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华夏基金致力于打造交互式平台,让所有的投研人员去充分地积极地交流、沟通,在这个平台做一些高质量的讨论、交流,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积聚效应。
“伟大的基金经理,一定诞生于伟大的基金公司之中。”在采访的最后,程海泳提到了公司总经理范勇宏曾经说的一句话。资产管理这个行业真正能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还是在于人,在于团队。而只有伟大的基金公司,通过自己的机制、文化,才能够识别、招募、保留这些优秀的人才,打造卓越的团队,为投资者的信任奉献回报。
华夏基金:业绩长跑中持续领先
在市场错综复杂的2010年,华夏基金凭借投研团队的核心能力和丰富经验,稳扎稳打,在基金业绩长跑中保持了领先优势。根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管理的4只基金全年净值增长率超过20%(全市场只有21只基金去年净值增长率超过20%),分别为华夏策略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华夏中小板ETF以及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如果把所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业绩排序,华夏基金有3只基金排在前10强,4只基金排在前20强,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如果从2007年10月16日大盘站上历史性高位6124点算起,至2010年12月31日的2808点,三年来仅有26只股票方向基金的业绩表现超越了6124点的水平,华夏基金旗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华夏红利基金、华夏回报基金、华夏复兴基金、华夏中小板ETF、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华夏兴华基金集体入选,华夏基金也因此成为此项评比基金数量占比最高的基金公司。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期间涨幅超过82%,是目前净值唯一超过10元的基金。排在第二名的是华夏复兴股票基金,涨幅为40.02%。
主动型股票基金整体抢眼
2010年华夏基金主动型股票基金整体表现十分抢眼。根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夏策略基金全年净值增长率达到29.50%,位列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排名第一,远超同类基金6.41%的平均水平;而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也以24.24%的净值增长位列银河分类偏股型基金业绩首位。同时,华夏优势增长基金上涨24.75%,是净值增长率排名前20名基金中规模唯一超过200亿的大型基金。
华夏中小板ETF一枝独秀
在指数基金方面,由于2010年股市走低,以拟合股指为投资策略的指数基金未能幸免,根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可比54只指数型基金平均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0.94%,而华夏中小板ETF一枝独秀,凭借20.71%的净值增长率,位列银河证券分类标准指数基金净值增长率的第一名。
华夏QDII业绩位列三甲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QDII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67%。其中,华夏全球股票基金以8.86%的净值增长率位列QDII基金业绩前三甲,凸显了华夏基金的海外投研能力。
截至2010年底,华夏基金稳居业内管理资产规模第一名。同时,华夏基金坚持将回报落在实处。仅2010年一年,华夏基金为持有人现金分红高达270多亿元,公司成立十二年来累计为持有人现金分红超过了700亿元。
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经理巩怀志:投资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
巩怀志为人谦和风趣,激情满怀。言谈中,他会快乐而充满耐心地和你分享多年以来深厚积淀的心得体会。虽然他管理的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基金在今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在他看来,优秀的业绩更多得益于华夏基金投研团队的整体努力,这与华夏基金长久以来建立的良好投研氛围密不可分。
感受集体的力量
“2005年我刚来华夏基金时,其实压力非常大。”巩怀志回忆说。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2005年,华夏基金制定了大举引进优秀人才的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夏基金的投研人才储备大幅增长。巩怀志说:“华夏基金投资团队有很多牛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压力是比较大的,就迫使自己更加努力不断学习”
在充满压力的同时,巩怀志看到了华夏基金投研团队独有的优势。他说:“在这个团队中,你能够接触到新鲜的、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这样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成长。这里有无私分享的传统,拥有团结一致提升整体业绩的氛围,甚至在考核基金经理时,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整个团队的贡献有多大。在这样的氛围里,经验丰富的人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理念与观点,这对提升整体投研实力的意义很大。”
当然,存在不同理念与风格的地方,就会存在思想的碰撞,华夏基金投研团队也不例外。“有时候,这种碰撞非常激烈,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巩怀志说,“但碰撞的结果都是良性的,都有利于团队整体投研理念的进步和投资决策,这一点非常难得。”
投资关键是抓主要矛盾
在谈到过去一年的投资操作时,巩怀志说:“在我看来,2010年和2009年的市场并无实质上的不同。”为何巩怀志会这样说呢?“当然,单从走势图上看,它们是不一样的。”巩怀志笑着说,“但从本质上看,我认为并无不同,其实投资就是要看准并且抓住市场的主要矛盾。”
巩怀志认为,在整个经济和股票市场中,主要矛盾决定市场的运行特征或方向。经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度过危机、保增长,这是贯穿2009年全年的主要矛盾,所以2009年出现了货币政策的“大跃进”,新增信贷超过了9万亿。当钱放到了市场里,就会像“水”一样流动,流向了房地产和汽车,把整个经济链条都带动起来了。
到了2010年,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我们能够明确地看到经济逐渐复苏,此时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经济模式是不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促转型”就逐步替代“保增长”,成为主要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就不适合投资,应该去投资一些新兴产业和消费等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医药等。虽然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经济企业提升盈利需要时间,但是在股票市场表现往往是提前的。
2011年的关键矛盾是什么,巩怀志认为上半年是“通胀”和“转型”,下半年要关注保增长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可能性。
满足 、快乐、有意义
基金业是人才流动较为频繁的行业之一,在问到为什么会在公募基金业岗位上坚守的时候,巩怀志的回答简单而朴实。“我没有那么高的物质欲,目前的生活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我很享受投资带来的快乐,华夏基金提供的投研平台已经非常好了,让我能充分享受这种快乐!”在华夏基金这样的投研团队里,有充分授权,有充分信任,基金经理有很高的自由度去做理想中的事情,这对基金经理来讲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华夏基金的人才流失率很低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让巩怀志和他的同仁坚守在公募基金领域,“我了解到我管理的基金中,有很多持有人的资产还不到5000元,每当想到我在为这些人赚钱,我就感觉我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华夏红利基金经理谭琦:基于规则的前瞻性投资
如果要给谭琦加上一个注脚,最合适的莫过于:华夏制造。他的履历表上工作单位目前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华夏基金。他走进华夏基金的第一天,也是他开启投资研究生涯的第一天。从研究员助理,到行业研究员,到研究员主管、研究小组组长,再到如今的基金经理角色,他走过了一条基金经理成长的典型路线。
谭琦其人,并不为投资者所熟知,但提起华夏红利基金,却声名显赫。市场分析认为,华夏红利基金择时能力较强,把握市场短期上涨和规避短期下跌的能力均高于同类混合基金的平均水平,无论牛熊,都能站在市场的前面。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以215亿资产的大块头,居然能做到如此反应敏捷,他是如何做到的?带您一起了解这位谨慎礼貌、深思熟虑,而又书卷气十足的基金经理的华夏成长之路。
到第一线去做研究
谈到研究员生涯,谭琦说道:“公司对研究员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期望比较高,对于研究来说,需要到第一线去做研究,而不是简单的利用卖方研究资源。”在华夏基金,研究员不应成为复读机,不管是跑上市公司,还是研究行业,都应在第一线研究的基础上,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在这个角度上,华夏基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内部研究做出来的,然后再去比照卖方研究的差异性,还要说明差异性是什么原因。“我们不是简单地利用卖方研究成果,照搬过来,我们的研究是比较独立的。”
从研究到投资
对于自己的快速成长,谭琦将之归功于华夏基金的研究团队。“我们团队的研究员素质非常高而且勤奋,这些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会呈现出积极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良性氛围熏陶下,整体获得成功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谈到研究与投资的区别,谭琦认为:“仅以研究方法去选股,肯定不可能和大规模的资金投资相匹配。所以在做投资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样把研究和投资的逻辑给抽象出来,或提炼出来,能够应用到大的行业,进而应用到资产配置上面。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模式。”研究员研究的规则都是基于这个行业和公司,当从单独的上市公司上升到一个更广的视野时,整体投资逻辑同样要经得起考验,这样才能在投资时保持主动性。
基于规则的前瞻性投资
谈及华夏红利业绩的稳定靠前,谭琦反复强调的五个字是“前瞻性投资”。谭琦将之总结为在消除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投资,才能先市场一步。
如何消除不确定性,提前介入?谭琦介绍,首先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判断。在投资关系中存在着因果关系,事物之间既然存在着一个原因,肯定会有一个结果,进而会演化出新的事物。在这种因果关系的投资逻辑上,华夏红利基金寻找一种可不断重复和印证的盈利模式。
在消除市场不确定性后,华夏红利基金一直坚持前瞻性投资。因为投资本来就是面对未来市场,寻找未来可能存在着的机会,所以说始终要站在向前看的角度去判断问题以及分析所处的环境。
举例来说,2010年7月,华夏红利基金提前成功介入抗通胀板块,如农业和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包括种子、化肥、饲料等全部产业链上的公司。谭琦回忆,“7月经济刚刚出现见底回升和向上,当时我们就在思考,经济回升之后,还会带来什么,我们判断货币总量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果不其然,通胀最终在9、10月份以后成为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