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路演回放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保障公众资金安全
    事关金融稳定
  • 借助研发全球化推进自主创新
  •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  
    2011年1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保障公众资金安全
    事关金融稳定
    借助研发全球化推进自主创新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借助研发全球化推进自主创新
    2011-01-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陈长缨

      

      未来经济竞争实质是创新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科研活动也出现了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如何借助全球化研发来推进自主创新,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而利用全球研发资源,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对提升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都有极大帮助。

      

      企业在全球化研发中的目的

      对企业而言,跨国公司从事全球化研发的目的是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和跨国公司对外转移零部件生产或制造环节、构建全球生产制造体系的本质是一样的。

      跨国公司组织全球化研发,从目的看,大致分为市场型研发和成本型研发两种。所谓市场型研发,即与占有东道国市场有关的研发,典型的是为产品适应东道国市场的研发。所谓成本型研发,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基于比较优势、以降低研发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对外转移部分研发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发活动的研发。而研发外包既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子公司完成,也可以通过外包给东道国本土的研发机构完成。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本身一般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给跨国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是研发成果,如专利、专有技术、专有产品等,后者是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高额利润的基础。因此,跨国公司最看中的是研发成果,而非研发过程和研发人才。

      研发全球化成为可能之后,跨国公司可以在保留研发成果的前提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发过程,一部分研发过程因此可以转移到跨国公司外部(包括国外),也可以说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研发最直接的目的是以较低成本获得研发成果。

      在成本型研发中,跨国公司会依据各国研发的比较优势组织研发的全球分工,将一些不符合本国比较优势的研发环节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外进行,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保留一些符合本国比较优势的环节,这种研发的分工方式可有效地降低研发成本。

      通常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研发外包过程中,转移出去的是一些劳动力相对密集、研发技术较为成熟、便于标准管理、对原创要求比较低的研发环节,而在母公司本国保留那些知识相对密集、研发技术不很成熟、对原创性要求较高的环节。

      由于跨国公司看中的是研发成果,因此在研发外包过程中,也会采取确保牢牢掌握和控制研发成果的安排。这种安排有赖于东道国的法律保护,如对东道国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有赖于跨国公司在研发全球化下的保护手段。跨国公司在组织全球化研发时,通常对外包研发活动采取很多措施,使研发最终的整体成果掌握在跨国公司而非研发机构手中。

      

      国家在研发全球化中的目的

      对于国家、特别是大国而言,本国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等对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从国家进行研发角度看,不但要求本国拥有研发成果,而且要求本国拥有研发能力。

      所谓本国研发能力,是指一国依靠本国研发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取得属于本国或本国企业所有的研发成果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认为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但是研发技术能力,还包括现代化的研发管理、研发经验等。

      一国只有获得足够的本国研发能力,才能进行自主创新,产生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研发成果,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甚至是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进步在本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在研发全球化出现之前,一国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是不可分割的,一国只能依靠本国资源进行研发,在本国的研发实践过程既获得研发成果也提升了研发能力。但在研发全球化出现之后,一国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是可以分割的。跨国公司通过研发外包,将一部分研发过程转移到国外,而本身更关注取得的研发成果;承接研发转移的国家虽然不最终拥有研发成果,但却可以参与研发过程,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在研发全球化出现之后,从国家角度看,研发外包国家所面临的风险,一是国内是否还保留外包技术的研发能力;二是国内是否对外包国家形成研发依赖;三是是否提升了外包国家研发水平并可能导致外包国家最终和本国形成竞争关系。如果这些答案是否定的,则该国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因降低研发成本而获利,但从长期看,可能丧失或弱化该国的研发能力。

      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追赶发达国家的任务,在技术方面要实现追赶,首先需要提高本国的研发能力。研发全球化为这些国家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承接研发外包、研发实践等学习过程来较快地提高研发能力,尤其是一些现代化研发组织管理能力。

      如果没有研发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开展研发,不但时间较长、投入较多,而且与发达国家研发能力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但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培育研发能力,而是获得研发成果,并以此来提升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在提高研发能力之后,发展中国家就面临着如何将研发能力转换为研发成果的问题。

      因此发展中国家参与研发全球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在研发基础较为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参与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提升自身研发能力,这比发展中国家在封闭体系下自主研发能够更快地提高研发能力,但由于跨国公司对研发的控制,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只是局部的、相对水平较低的研发能力。

      后一阶段发展中国家在提升研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外溢效应等,开始摆脱跨国公司对研发控制,由为跨国公司的研发转为为本国公司的研发,逐渐培育完整的、较高的研发能力,并取得研发成果,也就是实现自主创新过程。在后一阶段,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有依靠研发能力才能取得研发成果,只有研发成果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国家的追赶任务。

      因此,发展中国家从前一阶段接收研发外包顺利到后一阶段自主研发的过渡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过渡到后一阶段,则发展中国家容易被跨国公司所控制,长期位于研发链条的低端,也无法获得自主研发能力。

      

      把握全球化研发机遇,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已开始较深地卷入到研发全球化进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一些国内研发机构也开始承接国外企业外包的研发任务。同时,也开始有一些国内企业通过境外投资、收购国外先进的研发部门等方式,利用国外研发资源承接部分研发任务,研发成果属国内企业所有。

      但总体看来,接受其他国家、较低水平的研发外包是我国参与研发全球化的主体,我国外包研发活动比较少见,这既说明我国在现阶段并不具备较高的研发水平,也说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研发活动中具有重要优势。

      如前所述,我国应利用研发全球化机遇为我国自主创新服务。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利用研发全球化机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面临着重大机遇。

      第一,研发全球化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培育研发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没有研发全球化,我国研发人员将没有很多机会学习、借鉴跨国公司相对先进的研发技术、组织、管理等经验,而依靠自身力量培育研发能力需要用更长实践、更多财力才能得到提高,还可能存在研发风险。

      第二,我国人力资本优势为参与研发全球化和未来自主创新都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开始出现由劳动力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重大转变,我国人口众多优势将再次在研发活动中得到体现。

      一方面,在受高等教育人数大幅增加、而工资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下,国内人才在全球研发市场中具有很大优势,其优势甚至超过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在华进行研发将大大降低成本,因此可以吸引较多的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研发。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增加也培育了大量受过跨国公司研发训练、进行过现代研发的国内人才,未来我国在进行自主创新时,也会有大量的经过实践的研发人才储备。

      第三,我国对国际高端人才吸引力将不断增加,有助于我国企业构筑完整的产业研发链条,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

      未来,在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国内生活环境改善等多方面作用下,我国对国际性人才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不但一些在国外工作的我国人才将回流,而且非中国的高端人才也愿意到我国成为国内企业的雇员,这些人才也包括从跨国公司母公司、从事高端研发的人才。

      这些高端研发人才流向国内,将产生出更大的研发技术外溢效果,使我国有机会掌握更高层级的全球研发活动,迅速弥补我国在关键、核心研发环节的不足,加快形成完整的研发链条,为自主创新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四,我国具有贴近制造环节的研发优势,在部分与制造密切相关的领域有可能培育出较强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跨国公司对华大量制造业转移,我国在制造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经验等很多方面基本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跨国公司在将制造环节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我国之后,也开始将一些与制造环节相关的研发部分转移到我国。相比于跨国公司或其他国家,我国制造企业更熟悉生产制造过程,在与制造有关的研发环节上优势越来越强。相比之下,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之后,与生产技术研发能力趋于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有可能利用研发全球化机遇来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与我国研发活动有关的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即制造业的全球分工、研发的全球分工和人才的国际化。

      一是在制造业全球分工中,我国承接跨国公司制造环节转移,与生产制造有关的研发环节可以通过制造环节的提升;二是在研发全球化分工中,我国承接了跨国公司研发的低端和劳动密集型环节,并培育出这些环节的研发能力;三是跨国公司研发高端部分虽然不可能外包,但人才国际化过程有助于我国吸引包括跨国公司从事核心研发业务的高端人才,同时我国也自行培育高端人才能力也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