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交易异象或引监管“重拳”
    金宇车城宣布“半年内”无重组
  • 股份划转确认 上海建材集团
  • 中邮旗下众基金抱团柳工忙避“红线”
  • 公司简讯
  • 携手GE 中国南车高铁技术有望在美“飙速”
  •  
    2011年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公司纵深
    交易异象或引监管“重拳”
    金宇车城宣布“半年内”无重组
    股份划转确认 上海建材集团
    中邮旗下众基金抱团柳工忙避“红线”
    公司简讯
    携手GE 中国南车高铁技术有望在美“飙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邮旗下众基金抱团柳工忙避“红线”
    2011-0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正懿 ○编辑 李小兵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李小兵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中邮系两基金重兵屯守柳工。柳工今日发布的定向增发结果,暴露了中邮两基金吸筹柳工的轨迹,其联合持股比例已高达8.2%。

      根据公告,柳工本次向包括大股东柳工集团在内的8名投资者合计发行1亿股股份,发行价为30元/股,募集资金30亿元将投入年产1万台工程机械等6个项目。其中,柳工集团出资3亿元认购1000万股股份;4家基金公司中邮创业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诺安基金分别获配2266.67万股、1500万股、1033.33万股、1033.33万股。

      柳工本次定增前后股东的持股变化情况,显示出基金的仓位变动足迹。截至2010年12月20日,中邮核心成长基金持有2759.732万股,持股比例为4.24%;中邮核心优选基金持有2099.97万股,持股比例为3.23%,分列为公司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照可见,中邮系基金在去年三季报时并未露脸,其突击抢筹应当始于第四季度。此外,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持有1100万股,比三季报减少60万股;诺安平衡基金持有1009.11万股,比三季报减少529.87万股。

      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截至今年1月5日的股东名单显示,中邮核心成长、中邮核心优选基金本次定增又分别认购1500万股、500万股,持股数分别增至3750.2454万股、2409.365万股,联合持股比例高达8.2%。

      然而,计算可知,中邮系两基金在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5日期间,又分别减持了509.5万股和190.6万股股份。

      由此,外界不免产生疑问:一方面大举建仓抢筹,另一方面又小幅减持,中邮旗下基金为何犹豫不决?分析人士认为,根据相关规定,基金公司持有某上市公司股份最多为总股本的10%,中邮两基金略减仓位应是为避免“越线”。此外,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如今的持股比例为4.9993%,若先前不作适当减仓,则已触及5%的“举牌线”。

      发行结果同时显示,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本次也认购825万股;诺安股票基金认购933.3333万股,成为第九大股东。

      资料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柳工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22.78%。1月18日起,公司因签署重要协议停牌,停牌前股价报收32.6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