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病”因各异 去年54家公司闯关IPO折戟
  • 佳华百货控股预告扭亏为盈
  • 中兴通讯
    一产品获重大技术发明奖
  • 安徽企业去年直接融资创新高
  • 格力总裁董明珠
    荣膺中国经济人物创新奖
  • 信息大全
  • 深交所远程培训助力上市公司做好年报工作
  • 马钢、格力携手发展
  • 中远航运
    迎来首艘5万吨半潜船
  • 中联重科H股融资完美收官
  •  
    2011年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公司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公司前沿
    “病”因各异 去年54家公司闯关IPO折戟
    佳华百货控股预告扭亏为盈
    中兴通讯
    一产品获重大技术发明奖
    安徽企业去年直接融资创新高
    格力总裁董明珠
    荣膺中国经济人物创新奖
    信息大全
    深交所远程培训助力上市公司做好年报工作
    马钢、格力携手发展
    中远航运
    迎来首艘5万吨半潜船
    中联重科H股融资完美收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病”因各异 去年54家公司闯关IPO折戟
    2011-0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正懿 ○编辑 祝建华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祝建华

      

      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主板、创业板IPO遭否的公司各有32家、22家。根据监管部门的反馈意见,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成长性等方面的不足,是其IPO折戟的普遍原因,且多数公司IPO遭否并存多重败因。

      该资料显示,主板IPO被否公司的“病症”集中于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及独立性等问题。例如,某申请人存在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要产品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持续下降的情形,对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合理分析。另一家物流公司,代理采购和委托物流管理业务实现的收入、毛利及占总收入、营业毛利的比重波动较大,且主要客户发生较大变化,对持续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裙带关系”引发的关联交易问题,也频频成为拟上市公司的“绊脚石”。如某生产硅材料的公司,报告期内向关联方的销售额占比分别达52%、49%和80%,且其中某份单晶硅片合同的执行价约48元/片,而同期市场价为17.8元/片,定价显失公允,存在操纵利润之嫌。另一化工企业与4家关联方在销售原材料、采购货物、接受委托加工等方面交易额较大且占比较高,形成较大依赖,业务独立性存在缺陷。

      闯关创业板未果的公司,亦存在前述问题。相较主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家拟上创业板的公司因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偏弱而未获监管部门放行。典型如某软件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仅2400万股,总资产只有6722万元,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现金流量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风险,且报告期内来自前5大客户的销售收入比重超过98%。从反馈意见看,这些规模偏小的公司,往往附带着大客户依赖、单一市场依赖、行业准入门槛低等特征,其持续盈利能力难以令人信服。

      另有几家公司潜藏同业竞争的隐忧。如某从事招标业务的公司,与部分关联企业的经营范围存在相似性,且经营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存在现实及潜在的同业竞争。另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掌控着另一家与申请人构成同业竞争的公司,独立性存在缺陷。

      少数铩羽而归的公司则暴露出“个性化”原因。如某公司投资收益占比过大,报告期内,其远期外汇合约收益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达19.16%、44.86%、44.22%和65.65%,该远期外汇交易收益能否持续并保持稳定具有重大不确定性。亦有公司因遭举报而无法澄清相关问题,或因重大会计差错,抑或是所处行业不受国家政策重点支持而止步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