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沪港共赢
  •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  
    2011年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cnstock
    每日关注
    去年四季度25家基金公司“进账”缩水明显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沪港共赢
    基金:一季度市场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增仓周期股 基金去年四季度“攻防易位”
    2011-0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记者 周宏 ○编辑 陈羽 张亦文

      

      基金去年3季报中的“攻守失衡、守重于攻”的问题,在2010年4季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

      根据天相对最新公布的基金2010年4季报统计,包括华夏、嘉实、华安、华宝等在内的25家基金公司的157只偏股基金的投资组合出现方向性的变化。批发零售、生物医药、食品饮料、金融保险和交通运输等防御性行业遭到基金重点减持,与此同时,基金开始增持采掘、机械、金属非金属等周期性股票。经历了去年年末的震荡考验,基金似乎露出“加强进攻”的投资态势来。

      

      周期股“小试牛刀”

      基金增仓周期股,在过去几个季度是比较罕见的事。

      根据天相对基金季报的统计,在2010年2季度和3季度中,基金对于强周期行业秉持了强烈的防御态势,截至3季度末,基金在医药行业的持股市值达到1630亿元,相比沪深300指数的基准配置高了160%。在食品饮料业的持股市值达到1504亿元,相比同期指数基准配置高了80%,在批发零售行业的超配也达到了130%。三者相加,基金在主要非周期性行业中超配近15个百分点。

      而与此同时,低估值的大盘股被广泛抛弃,占指数权重近三成的金融行业,偏股基金的配置比例仅为1513亿,不足净值的10%,仅此一个行业就低配16个百分点。

      这个情况在近两日公布的基金4季报中有所变化。统计数据显示,在机械、金属非金属、农林牧渔、石化塑胶、房地产业等8个周期性行业中,基金增持了7个。其中,关注度较大的房地产业,25家基金公司平均增持了0.4个百分点,持股市值从166亿上升到195亿元。机械行业和石化行业,基金增持的力度更大,均达到了1.69个百分点。

      不过,基金实施的是“有限度的增持策略”,在市值最大的金融保险行业中,25家基金公司4季度末仍在减持,至2010年末,基金持有的金融行业的市值占比仅为7.67%,再次创下近6年来的新低。这也意味着,基金对于货币政策的担心依然深重。

      

      消费品龙头遭遇减持

      在基金开始批量增持周期股的同时,对于防御股的减持也在启动。

      来自天相的统计显示,去年4季度中,25家基金公司的减持重点全部为消费、稳定类行业。其中,批发零售行业的减持幅度最为靠前,达到2.45个百分点。至去年年末,25家基金持有批发零售的平均仓位下降到5.22%,已经比3季度末的顶峰下调了近三分之一。据悉,基金减持的零售股重点是苏宁电器。

      另外,一直颇受青睐的食品饮料等行业也遭遇减持,贵州茅台、五粮液、东阿阿胶、伊利股份等一批行业龙头股被25家基金公司减持,从4季度态势来看,抛售一部分青睐已久的重仓股,似乎渐成风尚,这个趋势是否延续,值得重点关注。

      157只偏股基金

      基金2010年4季报统计,包括华夏、嘉实、华安、华宝等在内的25家基金公司的157只偏股基金的投资组合出现方向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