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浙江证监局曝光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 德银:预计今年香港人民币债发行量达2000亿元
  • 中银全球策略基金:捕捉汇率变动带来的潜在收益
  • 中信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 机构一线
  • 银保新政影响显现 寿险巨头年底保费欠佳
  • 发行渠道拥堵 基金“上网”拼营销
  •  
    2011年1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浙江证监局曝光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德银:预计今年香港人民币债发行量达2000亿元
    中银全球策略基金:捕捉汇率变动带来的潜在收益
    中信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机构一线
    银保新政影响显现 寿险巨头年底保费欠佳
    发行渠道拥堵 基金“上网”拼营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德银:预计今年香港人民币债发行量达2000亿元
    2011-0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于勇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于勇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从去年以来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今年伊始,世界银行首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将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言论,让市场看到了人民币债券市场在港发展的巨大前景。

      随着去年6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量飞速上升,截至去年年底已经达到3000亿元。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李伟杰近日接受本报专访时预计,到2011年底在港人民币存款将达到1万亿,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万亿元。这种局面促使投资者寻找更多的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

      于是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迎合了这种趋势,从去年开始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发行规模屡创新高,超过300亿元;发行主体快速丰富,扩大到内地红筹公司、港资企业、跨国公司(麦当劳等)和国际金融机构。

      但是这样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在港人民币的“胃口”,这从债券的利率表现上就可见一斑。今年年初,世界银行发行的5亿元2年期限人民币债券的票息仅为0.95%,创出了同期限人民币债券的新低。李伟杰表示,“过多的资金追求过少的资产,必然使得债券的价值得不到准确的反映,甚至包括未来发行的高收益债券,也可能因为需求过于旺盛而导致利率偏低。”

      因此,目前推动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已是大势所趋,尚福林近日也称,将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通过修订和完善法规支持境内企业到香港发人民币债券。李伟杰预计,今年在香港的市场上,至少会有20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而且除了金融机构外,今年会有较多的企业以及高收益债券在香港的离岸市场出现。目前有消息显示,俄罗斯外贸银行也计划今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伴随离岸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币国际化也在不断地前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目前其主要障碍是资本项目的管制,今后几年资本项目开放应该包括几个具体的方面:人民币的FDI,即可以允许香港的人民币以FDI形式进入到中国内地来投资;人民币的ODI,即允许在境内或者境外融得的人民币向其他的国家投资;之后是小QFII的方案。

      从去年开始,德意志银行积极参与香港离岸市场,特别是在外汇远期交易、利率交换、债券市场等方面。李伟杰表示,今年德银工作的重心之一在拓展债券市场。